7月6日,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紅途尋跡·東山筑夢”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在湘鄉東山學校,開展以“讀無字之書,探救國之路”為主題的紅色文化宣講活動,作為2025年暑期“三下鄉”系列活動的重要一環,旨在通過講述偉人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激勵當代青少年積極投身社會實踐。
宣講組的楊欣鈺同學以生動的語言,向東山學校的同學們講述了毛澤東青年時期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時“讀無字之書”的獨特經歷。1917年暑假,毛澤東與同學蕭子升徒步九百余里,游歷湖南五縣,以“打秋風”的獨特方式深入社會底層,與農民、船工、財主等各階層人物交流,親眼目睹了社會的種種不公與百姓的疾苦。這段經歷不僅使毛澤東對社會有了更加透徹的認知,更堅定了他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決心。楊欣鈺同學強調,毛澤東的“讀無字之書”并非簡單的游歷,而是帶著思考與探索精神,深入民間,傾聽底層聲音,鍛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她鼓勵在場的同學們,要以毛澤東為榜樣,利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走出書本的世界,去感受真實的社會,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增長見識。

(圖為志愿者楊欣鈺為東山中學宣講 劉娜攝)
此次宣講活動采用故事分享、互動問答等形式。現場同學們積極提問,氣氛熱烈。一位準高三學生聽完后表示:“以前只知道毛主席很偉大,但聽了今天的故事,才知道他年輕時就這么了不起。作為準高三學生,我們即將邁入大學,更應該多參加社會實踐,像毛主席一樣在實踐中明晰未來奮斗方向,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落實了學院“實踐育人”的方針,將紅色文化宣講與學生實踐相結合,既彰顯了學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理念,也擴大了當地紅色教育傳播半徑。未來,學院將持續深化“專業實踐+紅色教育”的育人模式,為培養兼具人文情懷與社會擔當的復合型人才筑牢實踐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