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拓展山水村發展的外部動能,7月6日,浙江農林大學“高山生態賦能”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距離山水村約2公里的盧梨村開展實地調研。

山水村與盧梨村地理距離圖 劉新宇繪
盧梨村因“藝術鄉村”項目建設已初具文化吸引力,成為周邊區域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先行樣板。實踐團本次調研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借助盧梨村的旅游吸引力,推動山水村實現農業升級、文旅聯動、品牌共建,打造“村帶村、點帶面”的鄉村共富路徑。

盧梨村大地藝術展 劉新宇攝
實踐團調研發現,盧梨村發展雖未成體系,但是近年來依托“藝術+鄉村建設”路徑,打造大地藝術景觀,點亮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吸引了大批青年力量來到鄉村創業,從而帶動鄉村經濟發展,實現村民多元創收。同時激活了鄉土文化,形成了較強的品牌效應。

實踐團成員參觀藝術裝置 劉新宇攝
結合此前山水村生態農業建立調研成果,實踐團形成初步思路:一方面,山水村可向盧梨村借力,利用其現有客流與品牌熱度,建立山水村高山生態蔬菜園與盧梨村文旅資源之間的互動機制;另一方面,可在山水村植入小規模文化節點,如農事體驗、藝術裝置、季節展演等,提升空間吸引力。
在農文旅協同發展基礎上,以“文化引流、農業承接”的方式,逐步打造“兩村聯動、一體運營”的共富發展格局。

盧梨村大地藝術裝置(一) 劉新宇攝

盧梨村大地藝術裝置(二) 劉新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