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愿者情暖“新風快樂課堂”,點亮冬日學習時光 電頭:中國青年網徐州2月2日電(通訊員 鐘仕翊)
導語:在2025年的寒假,一場溫暖的志愿活動在悄然間展開。石雪瑩、顧欣悅、張甜雨、王千雨、馬夢瑩等幾位大學生志愿者,積極投身于“新風快樂課堂助成長”活動當中,他們的身影穿梭在課堂內外,為小朋友們送去了學習上的幫助與支持。
正文: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志愿者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就拿數學輔導來說,遇到對應用題理解困難的小朋友,志愿者們可謂是絞盡腦汁。他們沒有選擇直接告訴答案,而是另辟蹊徑。有的志愿者通過繪制直觀的線段圖,把抽象的數量關系清晰地展現出來;還有的志愿者結合生活中的常見場景,比如購物算賬、分水果等實例,讓小朋友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輔導語文古詩詞背誦時,志愿者們深知死記硬背效果不佳,于是先詳細地講解詩詞背后的故事和創作背景,讓那些古老的詩句仿佛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孩子們背誦起來自然輕松了許多。
面對性格各異的孩子,志愿者們展現出了極高的耐心和智慧。對于內向害羞、不太敢主動發言的孩子,志愿者們總是給予更多的鼓勵,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都能讓這些孩子逐漸打開心扉;而對于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志愿者們則想出了各種有趣的辦法,像設定一個個小的學習目標,完成了就給予小獎勵,或者組織小組競賽,激發孩子們的好勝心,讓他們在充滿趣味的氛圍中提高學習的專注度。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次有意義的活動,團隊里幾位擅長攝影的同學主動承擔起拍攝教學照片的任務。他們就像一群敏銳的觀察者,時刻留意著課堂上的每一個精彩瞬間。小朋友們皺著眉頭認真思考的模樣、高高舉起小手積極提問的瞬間,還有志愿者們彎下身子耐心講解、與小朋友們親密互動的溫馨畫面,都被他們一一定格在鏡頭里。這些照片經過精心篩選和編輯后,發布在了活動官方平臺以及社交媒體上,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不少家長看到照片后,紛紛對活動豎起了大拇指,還有一些大學生看到后,也心動不已,表達了想要加入志愿者隊伍的強烈愿望。
整個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負責教學的同學提前花費大量時間備課,他們查閱各種資料,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課后還會聚集在一起,分享當天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遇到的問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共同探討出最佳的解決方案;負責宣傳的同學也不閑著,他們深入挖掘活動中的閃光點,用生動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把活動的精彩之處及時地傳播出去。團隊成員們還會定期召開總結會議,在會議上,大家毫無保留地分享每天的工作情況,互相打氣加油,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收獲了成長。
在輔導小朋友作業的過程中,志愿者們自身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他們學會了如何把復雜的知識變得簡單易懂,用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傳授出去。面對不同學習能力和性格的孩子,志愿者們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靈活,不再是單純地灌輸知識,而是一步步引導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索,這無疑大大提升了他們的教學能力。
與小朋友們的溝通交流,也讓志愿者們有了新的收獲。他們學會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用十足的耐心和親和力去打開孩子們的心扉。同時,與家長和其他志愿者的交流,也讓志愿者們的溝通能力得到了鍛煉,他們能夠更加清晰、有效地傳達信息,協調各方資源。每次課后,志愿者們都會認真地向家長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針對孩子的不足之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家長們對志愿者們的工作十分認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當看到小朋友們在自己的幫助下,學習成績有所提高,臉上露出純真燦爛的笑容時,志愿者們的內心充滿了成就感。這次活動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在教育資源分配上還存在著不平衡的現象,一些家庭在孩子的學習輔導上確實面臨著困難。這也讓志愿者們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學習機會,他們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自己肩負著一份社會責任,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幫助,也可能會對他人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位志愿者回憶道:“當我第一次走進那間教室,看到小朋友們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知識的眼睛時,我的內心既充滿了期待,又有些緊張。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背負著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難題、陪伴他們成長進步的責任。”
在輔導的日子里,志愿者們經歷了許多難忘的時刻。有的小朋友在數學應用題上卡殼,怎么都理解不了,志愿者們就一遍又一遍地講解,換著不同的方法,直到小朋友恍然大悟,那一刻,志愿者們的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在輔導語文作業時,從一筆一劃的字詞書寫規范,到理解文章的思路引導,每一個環節志愿者們都做得細致入微,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


(張雨甜出鏡,馬夢瑩拍攝)
如今,“新風快樂課堂助成長”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圓滿結束,但志愿者們的熱情和責任感卻絲毫未減。他們紛紛表示,未來還會繼續積極參與到各類志愿活動中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通過這次活動,志愿者們不僅給孩子們帶去了知識和溫暖,自己也在實踐中收獲了成長與感動,充分展現出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擔當與奉獻精神,他們就像冬日里的暖陽,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作者署名:通訊員 鐘仕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