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當社會的目光聚焦在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時,鄉村教育領域的每一次進步都備受矚目。近期,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懷揣著熱忱與擔當,奔赴貴州省貴陽市,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圍繞教育幫扶、文化交融以及志愿服務展開,力求為鄉村兒童帶去知識的火種與關愛,同時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貼近鄉村、奉獻社會的機會。
1 月 20 日,在寒冷的冬日里,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 3 名大學生組成的實踐團隊踏入了貴陽這片土地。他們不顧旅途的勞頓,迅速深入當地鄉村學校,一場充滿愛與希望的實踐活動正式開啟。

在教育幫扶階段,實踐團隊利用自身所學,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在英語課堂上,為了打破傳統教學的沉悶,成員們采用了游戲化教學和互動教學法。比如開展 “英語單詞大冒險” 游戲,讓孩子們在趣味競賽中記憶單詞;組織情景對話表演,讓孩子們在模擬場景中自如運用英語交流。原本對英語學習感到困難的孩子,逐漸被這種生動的教學方式吸引,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學習熱情高漲。

科學實驗課上,實踐成員帶來了放大鏡、電路組件、化學試劑等豐富的實驗器材。孩子們親手操作,見證了神奇的科學現象,如放大鏡聚焦生火、電路連接讓燈泡發光、酸堿中和產生奇妙變化等。這些奇妙的實驗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點燃了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
文化交流活動也是本次實踐的一大亮點。實踐團隊深知文化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精心組織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在故事會上,成員們講述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典故事,從格林童話到印度神話,讓孩子們沉浸在多元文化的魅力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獨特韻味。
手工藝制作活動同樣趣味盎然,實踐成員指導孩子們用彩紙、黏土、廢舊物品等材料制作手工藝品。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制作出精美的紙燈籠、栩栩如生的黏土動物、創意十足的廢舊物品改造作品等。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讓他們在創作中獲得成就感,增強了自信心。
志愿服務貫穿整個實踐活動。實踐團隊協助學校整理圖書室,將堆積如山的書籍分類整理、上架擺放,并修復了部分破損書籍。他們認真打掃教室,為孩子們創造整潔的學習環境。課余時間,實踐成員主動為孩子們輔導功課,針對學習中的難題耐心講解,幫助孩子們鞏固知識。
此外,實踐團隊還走訪了當地貧困家庭。他們帶著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走進貧困家庭,與家長和孩子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困境和需求。看到貧困家庭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實踐成員們深受觸動,更加堅定了服務社會的信念。

一周的實踐活動雖短暫,但給當地鄉村學校帶來了顯著變化。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明顯提升,學習態度更加積極主動,成績也有所提高。他們的視野得到拓展,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向往。
對于實踐團隊成員而言,這次活動是一次寶貴的人生歷練。他們學會了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掌握了與不同孩子溝通的技巧,也提升了團隊協作能力。實踐團隊負責人表示:“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戰,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參與這類活動,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實踐活動期間,實踐團隊深入鄉村生活,與村民一同參與農事勞作。他們學習農作物種植、養護和收割的技巧,體驗到鄉村生活的艱辛與質樸,也領略了鄉村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這些經歷讓實踐成員更加珍惜城市生活的便利,也更加關注鄉村的發展和教育問題。
實踐活動結束后,實踐團隊進行了全面的反思與總結。他們意識到,雖然活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例如,課程內容不夠豐富,無法滿足不同孩子的興趣需求;幫扶時間較短,難以形成長效機制。針對這些問題,實踐團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引入編程、音樂、體育等特色課程,同時探索建立長期幫扶機制,為鄉村孩子們提供更持久、更有力的支持。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孩子們帶來了知識與關愛,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讓孩子們收獲成長,也讓大學生得到鍛煉。活動雖已結束,但播下的希望種子必將在未來開花結果,為鄉村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希望。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些大學生在未來繼續為鄉村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也期待更多人關注和投身于鄉村教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