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在追求教育公平的偉大征程中,鄉村教育始終是不容忽視的重要陣地。近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一群朝氣蓬勃的大學生,懷揣著對鄉村教育的深切關懷與擔當,毅然奔赴貴州省貴陽市,開啟了一場為期一周的鄉村教育實踐之旅。此次實踐活動圍繞教育助力、文化融合、志愿幫扶三大核心,力求在為鄉村兒童送去知識與溫暖的同時,也讓大學生們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的認知,實現自我成長與蛻變。
正文;1 月 20 日,盡管冬日的寒風依舊凜冽,卻絲毫未能冷卻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三名大學生的滿腔熱忱。他們歷經長途奔波抵達貴陽后,沒有片刻停歇,即刻奔赴當地鄉村學校,一場飽含希望與溫暖的實踐活動就此正式啟航。

教育助力環節,實踐團隊充分發揮自身專業特長與創新思維,精心籌備并開展了一系列獨具匠心、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為打破傳統教學的沉悶與枯燥,團隊成員大膽采用寓教于樂的游戲教學法與互動教學法。例如,組織 “英語單詞大作戰” 游戲,將孩子們分成若干小組,在規定時間內通過快速搶答、接龍等方式,盡可能多地說出與給定主題相關的英語單詞。獲勝小組不僅能收獲精美小獎品,更重要的是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積極性。在情景對話模擬環節,孩子們分別扮演不同角色,模擬真實生活場景,如餐廳點餐、醫院看病、公園游玩等,用英語進行自然流暢的交流。曾經對英語學習望而卻步的孩子,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逐漸克服了內心的恐懼,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互動,學習熱情愈發高漲。
科學實驗課更是將孩子們帶入了一個充滿無限奧秘的科學世界。實踐團隊帶來了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實驗器材,如放大鏡、電路元件、化學試劑等,每一件都仿佛是一把通往科學殿堂的神奇鑰匙。在放大鏡聚焦生火實驗中,孩子們小心翼翼地調整放大鏡的角度,當親眼目睹陽光通過放大鏡匯聚成一點,最終成功點燃紙張的那一刻,他們不禁發出陣陣驚嘆,眼中滿是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電路連接實驗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到電流的神奇力量,他們親手將導線、電池、燈泡等元件連接起來,當燈泡亮起的瞬間,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而酸堿中和實驗中,不同顏色的化學試劑混合后產生的奇妙變化,更是讓孩子們目不轉睛,對科學的探索欲望被徹底點燃,他們紛紛提出各種新奇有趣的問題,展現出對未知世界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文化融合活動無疑是本次實踐活動的一大精彩亮點。實踐團隊深知文化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為此精心策劃并組織了一系列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在故事分享會上,團隊成員繪聲繪色地講述來自世界各地的經典故事,從充滿奇幻色彩的《格林童話》,到蘊含深刻哲理的印度神話,再到充滿冒險精神的阿拉伯民間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宛如一扇通往不同文化世界的窗口。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全神貫注地聆聽,時而被故事中的精彩情節逗得哈哈大笑,時而又為故事中人物的命運揪心不已,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著不同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多元風情。
手工藝制作活動同樣充滿了創意與活力,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創造力的舞臺。實踐團隊指導孩子們利用彩紙、黏土、廢舊物品等材料制作手工藝品。在彩紙手工區,孩子們用靈巧的雙手折出了造型精美的紙燈籠、五彩斑斕的千紙鶴、栩栩如生的紙藝花朵,每一件作品都飽含著孩子們的童真與想象。黏土制作區,一個個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黏土動物躍然眼前,有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威風凜凜的小獅子、憨厚老實的小熊,孩子們用手中的黏土塑造出他們心中的美好世界。廢舊物品改造區更是創意無限,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將廢棄的易拉罐改造成精致實用的筆筒,用舊紙箱制作成美觀大方的收納盒,把飲料瓶變成了造型獨特的花瓶。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讓他們在創作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獲得了滿滿的成就感,自信心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志愿幫扶貫穿于整個實踐活動的始終,成為連接實踐團隊與鄉村學校、貧困家庭的溫暖橋梁。實踐團隊來到學校圖書室,面對堆積如山、雜亂無章的書籍,他們沒有絲毫退縮與抱怨,而是迅速制定整理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分類整理。他們仔細地將每一本書按照學科、年級、類別進行分類,然后逐一整齊上架擺放。對于部分破損的書籍,他們還耐心地進行修復,用膠帶粘貼書頁、裝訂封面,讓一本本破舊的書籍煥然一新,重新煥發出知識的光彩。在打掃教室時,實踐團隊成員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掃地,有的負責拖地,有的負責擦拭黑板和桌椅,經過一番辛勤努力,原本略顯雜亂的教室變得干凈整潔、窗明幾凈,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舒適宜人的學習環境。課余時間,實踐團隊成員主動為孩子們輔導功課,針對孩子們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他們耐心細致地講解,從基礎知識的鞏固到解題思路的引導,一步一步幫助孩子們理解掌握,助力他們提升學習成績。
此外,實踐團隊還深入走訪了當地貧困家庭。他們帶著精心準備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滿懷關愛與關切地走進貧困家庭。一踏入家門,團隊成員便與家長和孩子們親切交談,認真傾聽他們生活中的困難與需求,給予他們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在一戶家庭中,實踐團隊看到孩子在昏暗的燈光下刻苦學習,書本已經破舊不堪,但孩子眼中對知識的渴望卻無比熾熱,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執著。這一幕深深觸動了實踐團隊成員的內心,讓他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鄉村教育的現狀與貧困家庭孩子面臨的困境,也更加堅定了他們服務社會、助力鄉村教育發展的決心與信念。
一周的時間轉瞬即逝,雖然短暫,但這次實踐活動卻給當地鄉村學校帶來了令人欣喜的顯著變化。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與提升,曾經對學習感到迷茫和厭倦的孩子,如今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與學習活動,學習態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在不知不覺中取得了進步,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視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對外面廣闊的世界充滿了向往與憧憬,心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

對于實踐團隊成員而言,這次活動無疑是一次寶貴而難忘的人生歷練。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學會了如何將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如何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和需求因材施教,調整教學方法與策略。在與孩子們的朝夕相處中,他們掌握了與不同性格、不同背景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學會了傾聽和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成為孩子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在團隊協作方面,面對各種任務和挑戰,成員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攻克難題,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實踐團隊負責人感慨地說:“這次社會實踐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鄉村教育的重要性與面臨的重重挑戰,也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參與這類活動,為鄉村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讓更多鄉村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在實踐活動期間,實踐團隊還深入鄉村生活,與村民一同參與農事勞作。他們跟隨村民來到田間地頭,親身學習農作物種植、養護和收割的技巧。在種植過程中,他們親手翻土、播種、澆水,感受著泥土的芬芳與勞動的艱辛,體會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在農作物養護階段,他們學習如何識別病蟲害,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防治,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到了收割季節,他們與村民一起分享豐收的喜悅,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這些經歷讓實踐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鄉村生活的獨特魅力與不易,也讓他們更加珍惜城市生活的便利與資源。同時,他們對鄉村的發展和教育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意識到鄉村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還需要關注鄉村的整體發展,加強鄉村文化建設,為鄉村孩子創造更加良好的成長環境。
實踐活動結束后,實踐團隊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反思與總結。他們清醒地認識到,雖然這次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例如,課程內容雖然豐富多樣,但在深度和廣度上還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無法充分滿足不同孩子的興趣和需求。部分孩子對某些課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但由于課程設置的局限性,無法進一步深入學習與探索。此外,幫扶時間較短,難以形成長效機制。一周的時間對于孩子們的成長來說只是短暫的一瞬,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鄉村教育的現狀。針對這些問題,實踐團隊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引入編程、音樂、體育等特色課程,滿足孩子們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同時,積極探索建立長期幫扶機制,與鄉村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志愿者前往鄉村開展教學活動,為鄉村孩子們提供更持久、更有力的支持與幫助。
結語;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猶如一束明亮的火焰,點亮了鄉村孩子們的求知之路,為鄉村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它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滋養下茁壯成長,也讓大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與提升,實現了自我價值。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它所播下的希望種子,必將在未來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為鄉村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希望與無限可能。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些大學生在未來繼續為鄉村教育事業發光發熱,也期待更多的人關注和投身于鄉村教育建設,攜手共進,共同為實現教育公平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