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講話精神,踐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指示,全面構建普惠便捷的數字社會,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引導廣大青年群體切身投入“保障數字弱勢群體權益”過程中,由河海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李祎恒指導的數字弱勢群體權益保護調研團于2024年7月開展實踐,于2024年8月前往徐州市邳州市八義集鎮敬老院、八集村、棗園村等地開展實踐調研,為改善數字弱勢群體社會境況貢獻青年智慧與力量。
深入八義集鎮敬老院,參觀老人生活居住區
2024年8月19日,數字弱勢群體權益保護調研團成員前往徐州市邳州市八義集鎮養老服務中心(即敬老院),與敬老院院長及相關負責人對接,并受到熱情接待。實踐團成員在敬老院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了院內全景,院內衛生干凈整潔,配套設施齊全。

實踐團成員深入八義集鎮敬老院
在院內負責人的耐心介紹下,實踐團成員得知,院內老人數量較少,受教育程度較低,多為小學或初中學歷。同時,院內老人多為集中供養,日常娛樂活動不多,主要的娛樂方式為看電視、下棋,結伴院內鍛煉,接觸網絡或數字設備時間極少,甚至時長為0。

實踐團參觀敬老院生活居住區
在院內負責人的指引下,實踐團來到院內老人的生活居住區,與院內老人展開訪談。通過訪談多位院內老人,實踐團成員意識到,與院內老人建立有效的對話有些困難。訪談過程中,老人們或難以理解訪談提綱中的問題、或未曾接觸過數字智能設備、或不愿接受實踐團成員的提問,訪談進程緩慢,實際收獲成果十分有限。
走進八義集鎮八集村,了解村民數字素養
2024年8月20日,數字弱勢群體權益保護調研團成員來到徐州市邳州市八義集鎮八集村,村委會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實踐團成員。他們提到,因正值暑假,外出求學的年輕人基本回到鄉鎮,較上學期間年輕人數量明顯增多。實踐團結合訪談提綱,向村委會代表詢問八集村受教育程度,他們給出這樣的回答:在過去經濟不富裕的時期,村民不注重教育,現在村子經濟發展水平上升,越來越多的家庭都開始重視家中小孩的教育。

實踐團成員訪談八集村工作人員
隨后,實踐團成員向村委會工作人員開展了訪談,并在他們的帶領下進入村莊,向八集村村民了解其數字設備使用狀況。在訪談過程中,實踐團成員首先了解到,八集村村民與八義集鎮敬老院的數字設備使用情況存在很大區別,如中年群體村民日常使用數字設備時長較長,娛樂方式多為刷抖音、快手等娛樂軟件,遇到數字設備使用難題多向他人求助。其次,實踐團成員得知,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初中生、高中生這一未成年學生群體,除去學習時間,日常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設備的時間更長,使用能力更強、技術更嫻熟,在使用網絡時遇到困難也會熟練使用百度等搜索軟件。
對話八義集鎮棗園村村民,探索數字設備使用情況
2024年8月21日,數字弱勢群體權益保護調研團前往徐州市邳州市八義集鎮棗園村開展實踐活動。在訪談開始前,實踐團向代表提問棗園村治理是否有特色的治理方式和制度建設,以備同八集村比較,探索兩村間村規民約是否關聯該村數字設備使用情況。棗園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向我們展示了村內設置的政務公開欄,實踐團成員通過閱覽政務公開欄,了解了棗園村治理一隅。

實踐團成員閱覽棗園村政務公開欄
在棗園村代表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前往村民家中開展訪談工作。李國強(化名)作為棗園村的村民,向實踐團介紹到,他日常使用手機的時間并不長,且通常以接聽電話、發送信息為主,幾乎很少運用手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娛樂活動也只局限于看電視節目。但在家中小孩的教學下,李國強(化名)學會了操作微信等聊天軟件,還經常撥打微信語音、視頻電話。

實踐團成員訪談棗園村村民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潮流下,數字弱勢群體權益保護調研團深入徐州市邳州市八義集鎮,汲取實踐經驗,深知應自覺擔負起建設數字普惠社會,改善數字弱勢群體社會境況的時代責任,賡續河海學子勇于探索的星星之火,發揚河海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