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2025年全國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傳承小崗精神 助力鄉村振興”在安徽鳳陽小崗村正式啟動。活動由共青團安徽省委、安徽省學聯主辦,安徽科技學院、安徽財經大學等多單位承辦。滁州市委副書記金力、團省委書記陳明生等出席,來自全國46所高校82支團隊的618名學子參加。安慶師范大學數理學院“小崗發展這‘理’有我,科技賦農助力創新”實踐團參與其中,將運用專業所長服務當地農業現代化。

啟動儀式上,滁州市委副書記金力熱烈歡迎青年學子,并簡要介紹滁州發展:近十年GDP平均增速全國第一,2024年突破4000億元,穩居安徽第三、全國百強,躋身先進制造業百強市。她強調滁州交通便利、文化深厚,正實施“新時代滿天星人才計劃”,誠邀青年走進、了解、扎根滁州。
傳承改革基因,凝聚青春動能
西安工程大學學生代表朱婧發言表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是青年投身鄉村的動力源泉。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教師代表李錦程勉勵學生“腳沾泥土、自討苦吃、團隊協作”。安徽科技學院志愿者代表高德銳表達了扎根基層的決心。

安慶師大實踐團成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23級1班趙志浩深受觸動:“金書記展示的滁州活力令人振奮,李老師‘腳沾泥土’的叮囑是行動指南。我們團隊要真正將數理統計、模型分析用到田間,解決智慧農業、精準灌溉等實際問題,讓小崗精神激勵我們用數據思維探索農業創新。”
小崗村博士工作站及基層教育代表強調人才是鄉村振興關鍵,呼吁青年以專業和創新賦能鄉村。
團省委書記陳明生指出振興鄉村兩大核心:一是亟需青年智慧與熱情,發揚小崗精神,用專業和創新賦能產業;二是青年需在“共生實踐”中淬煉本領,聚焦真問題,深調研、提方案,打造基層治理“樣板間”。
負責團隊影像記錄的新聞傳播專業2024級4班杜子涵同學表示:“陳書記強調的‘專業知識服務、創新思維賦能’正是我們的方向。我將用鏡頭捕捉鄉村科技需求與故事,直觀展現數理科技如何‘賦能’農業,傳遞青年智慧閃光點。”
踐行青春使命,賦能鄉村發展
在激昂的樂曲聲中,高校代表從領導手中鄭重接過象征責任與使命的實踐旗幟,宣告本次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本次活動旨在搭建校地精準對接平臺,強調以“調研—實踐—轉化”閉環傳承小崗精神,鼓勵深度調研形成高質量報告,推動成果轉化為政策或項目,切實賦能鄉村。
團隊成員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2023級1班俞浩然對此充滿信心:“‘調研—實踐—轉化’機制務實。我們將深入農戶和合作社,用數據分析精準識別生產痛點,確保數理模型‘落地生根’,轉化為助力農業提效的‘金點子’,真正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安慶師大數理學院實踐團全體成員表示,將珍惜機會,以“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為指引,深入田間地頭,聚焦科技賦農,用專業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撰稿:程欣雨、龍妍 攝影:杜子涵、吳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