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工學院計科H241團支部秋季團日活動圓滿落幕
時間:2024-11-22 21:46:46 關注:
青春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挺膺擔當|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工學院計科H241團支部2024年秋日團日活動圓滿落幕
活動背景
當前,中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關鍵時期,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青年群體被寄予厚望,需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共筑中國夢。7月,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強調(diào),教育、科技、人才是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基石,要求深化相關體制機制改革。在此背景下,青年因其思想活躍、創(chuàng)新潛力大,成為改革的重要力量。面對深化改革的新要求,青年需在科技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振興、綠色發(fā)展、社會服務及國防建設等領域勇挑重擔,展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自信與擔當。為充分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激發(fā)青年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鼓勵他們以實際行動響應時代召喚,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工學院計H241開展“青春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挺膺擔當”主題團日活動。
前期準備
本支部接活動通知后,立即召開支委會議,討論活動方案,并聽取書記意見后確定。全程拍攝記錄形成視頻,用于展示宣傳。組織團員青年明確活動目的,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及重要講話。2024年10月24日召開活動討論會,鼓勵建言獻策。整理意見后,與班委商討活動形式、準備物品,安排執(zhí)行人分組管理,提供小組方案并匯報,同時征求輔導員意見,進一步完善團日活動方案。
實踐學習
2024年11月16日西安理工國際工學院計H241團支部團員和青年去西安事變紀念館,同學們認真學習了解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以及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對青年的要求、寄語與西安事變歷史。活動結束后,同學們紛紛表示深受感觸,將帶著這份精神力量,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為祖國發(fā)展貢獻力量。
團課學習
在時代的浪潮中,為了讓青年們更好地把握方向,計H241支部開展團課組織支部團員與青年學習二十大會議精神。團課上,團支書向同學們介紹了會議精神的核心要點,同學們共同觀看視頻,重溫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莊嚴時刻,深入了解、學習黨帶領人民百年來所實現(xiàn)的偉大歷史成就。學習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并分享學習心得,明白我國當前應該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jīng)濟基礎制度。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活動結束后,支部團員也進行了會議精神學習心得分享、書寫感悟。

具體活動
揚帆紅船·共筑精神橋梁
2024年11月9號計H241團支部在教學樓組織支部成員與外教共同學習折紙船,進行紅船精神專題學習,在國際上傳播紅船精神。活動一方面組織支部學員對紅船精神的學習,提高學員們團結協(xié)作、拼搏奮進的精神,另一方面將紅船作為在不同文化之間搭建理解和溝通的橋梁,通過紅船精神的傳遞,增進外國友人對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和文化的了解,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紅船潤葉春--青春告白祖國
11月10日在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校區(qū)三餐廳廣場,計H241團支部搭帳篷吸引同學參與了解紅船精神、折紙船。號召同學們在落葉上書寫青春宣言--青春告白祖國
通過新穎活動,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加深對紅船精神的理解,使同學們認識到紅船精神如同春雨般滋潤著落葉,使其煥發(fā)出春天的生機。我們青年通過學習這種精神樹立遠大理想:以紅船精神為引領,樹立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宣傳與影響
此次活動共吸引校內(nèi)1100余人參加,同學們對活動進行了強烈的好評。一方面,本次活動顯著增強了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使其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青年群體的期望,以及新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使命。這激勵他們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覺地踐行社會責任,努力成為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青年。同時,活動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氛圍,廣泛傳播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及國家重要會議精神,對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積極影響。另一方面,通過舉辦此類主題團日活動,組織彰顯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使命與擔當,不僅提升了組織的社會責任感,還增強了內(nèi)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活動還為團支部團員和青年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學習的寶貴平臺,促進了青年間的友誼與合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交流與發(fā)展貢獻了積極力量。

作者:任家慧 來源:西安理工大學國際工學院計H241團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