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東坡傳》有感
“逆旅而行,幾多困頓;飄然如風,幾多瀟灑。”
歡迎收聽今天的好書推薦欄目。這次給大家推薦的書籍是《蘇東坡傳》,作者白落梅。白落梅,一個帶著梅花氣息的女子,端雅天然,安靜無爭。江南人物,隱世之才。其散文在CCTV-3《電視詩歌散文》欄目中播出四十余篇,讀者盛贊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她開創了“唯美傳記”這一全新暢銷書領域,成為極具影響力的暢銷書作家。代表作有《一卷大唐的風華》《一剪宋朝的時光》《三千年前那朵靜夜的蓮開》等。
隱世才女白落梅慢沏一碗清茶,為你細述一代文豪蘇東坡的快意人生……
他,才華橫溢,卻一生不趨榮利,偏愛風月吟詠。雖漂浮于官海,卻始終疏狂豪邁。 他就是大宋第一才子蘇東坡。
他名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堪稱千古第一全才。他于詩于詞,于文于畫,悉入上層,并獨得妙境;于茶于酒,于食于藥,皆相知相悅,并自會佳趣。奈何仕途跌宕起伏,人生頗多坎坷,情海也波濤不息。
他說“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卻又嘆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幾番坎坷,看世態變遷,河山急轉,心意闌珊,又道:“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他才思絕妙,與李白不同,比子鍵猶佳,更有卓爾不群的品格。就是這樣的奇才,卻命運坎坷多難。雖聞名遠揚,卻因父母先后離世而耽誤了好幾載光陰。待返回朝中,賞識他的宋英宗已去。宋神宗重用王安石,而他的意見又與王安石相左。空有一身報負,卻無處施展。他先到杭州任通判,再到密州、徐州任職,而后去了湖州。上任不到幾月,因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遭新黨怨恨,從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句而受誣陷。他被捕入獄,受牽連者達數人,這便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他被貶黃州,接著又去往汝州、長州、登州,被召回京。幾番征召罷免,最后被貶海南詹州,在那與世長辭。
置身官場,心系蒼生,奈何風云更迭,好夢難圓。詞華萬卷,誰道歲月荒蕪,總為銀錢傷神。山河起起伏伏,光陰疏疏密密。所幸,東坡先生始終不缺一份曠達與明凈:
在密州,他深入民間,以濟物為心,不計勞逸,為民謀利。密州蝗災泛濫,不可抑止。他深入田間,以身作則,以至勞累不堪,筋力以竭。他主張用火焚之,并以蟲卵換米之法,調動鄉民荷鋤挖掘,以絕其患。幾經費心奔忙,治蝗災之害,取得成效;因天災人禍,鄉民窮困,每有嬰兒餓死或養不起時,即被扔在城邊。蘇軾無意中遇見,心中大感,悲傷不已。自此,他經常繞城拾撿棄兒,好生安頓。
在徐州,他剛上任不久,黃河決口,水困徐州。他身著短衣,與城中軍民一起筑堤救城。歷經兩月,池城方安。百姓感謝蘇公之德,殺豬宰羊以表謝意。他推辭不過,親自指點廚師將肉燒制,回贈百姓。其肉肥而不膩,酥香鮮美,深受百姓喜愛,被稱為“回贈肉”,后幾經完善,成了著名的東坡肉。
林語堂曾說:“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這便是蘇子,一生磊落正直,不講虛言,不畏艱辛。為官時從無私心,只為民請命,慈悲善良。故他一生中,無論在何處,是成是敗,是貴是貧,皆深受百姓的愛戴。“心靈的喜悅和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恰如其分的概括了先生的一生。
先生雖多次被貶,懷才不遇,卻還是那么樂觀,寫下了無數豪放的好詞。多少不如意之事,皆不落于心上。他的豁達,如秋湖之水,若滄浪之波,風來則動,風過則靜。他不似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他不因悲喜而更改,亦不為富貴而轉移。他奔走仕途,鐵骨錚錚,為民請命。他脫下官服,一棹江海,兩袖清風。
“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的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挫折與困苦,都是我們人生的常態。要知道,任何一個人的成長道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但只要我們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像東坡先生那樣樂觀豁達,心懷希望,積極陽光,相信我們必然能夠順利地跨過每一道坎兒,創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