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至27日,豫北醫學院24屆學子組成的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蘭考焦裕祿紀念園,開展了為期8天的“學習焦裕祿精神,踐行青年擔當”主題實踐活動。隊員們通過參觀學習、環境整治、文獻整理等志愿服務,在紅色土地上感悟初心使命,用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焦裕祿精神。
緣起:以實踐為筆,書寫青春答卷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475天,用生命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深刻內涵。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事跡,更要以實踐踐行其精神。”實踐隊帶隊老師在出發前的動員會上說道。此次活動的發起,源于對“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實踐號召的響應——隊員們希望走出校園,在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通過沉浸式學習和志愿服務,深化對“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精神的理解,將理論學習轉化為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
活動旨在通過“看、做、悟”三維度實踐,讓青年學子在觸摸歷史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志愿服務中錘煉責任擔當,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時代精神注入青春力量。

“一草一木皆故事,一言一行學榜樣”
8月20日清晨,實踐隊首先來到焦裕祿紀念園。在焦裕祿同志塑像前,隊員們敬獻花籃、鞠躬致敬,靜靜聆聽講解員講述“縣委書記的榜樣”帶領蘭考人民戰風沙、斗鹽堿、治內澇的感人故事。“看到焦書記當年用過的藤椅上那個破洞,想到他強忍肝癌劇痛工作的場景,我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隊員許澄溪活動中說道。

“清掃的是塵埃,擦亮的是初心”
清晨,紀念園的林蔭道上總能看到實踐隊隊員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手持掃帚、抹布、垃圾袋,分工清理紀念碑周邊的落葉、雜草,擦拭展窗和塑像基座,細致到連石板縫隙里的煙頭都不放過。“焦書記當年帶領群眾治沙種樹,把蘭考的‘三害’變成‘三利’,我們今天打掃紀念園,就是想守護好這片土地。

“指尖劃過歷史,讓精神永續傳承”
在紀念園檔案室,另一組隊員則投身于文獻整理工作。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泛黃的焦裕祿生平手稿、講話記錄進行掃描存檔,對模糊的字跡逐字逐句辨認謄寫。“當親手寫下‘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這句話時,仿佛能感受到焦書記當年的豪情壯志。”負責謄寫的隊員馬天宇說。幾天里,隊員們共完成30頁珍貴文獻的數字化掃描,整理出2000余字的生平事跡資料,為紀念園的史料保存貢獻了青春力量。

意義:精神的傳承,在實踐中生生不息
此次實踐活動,讓青年學子在“行走的課堂”中深刻領會了焦裕祿精神的時代內涵。從聆聽事跡到躬身實踐,從感悟精神到傳承行動,隊員們不僅為紀念園的保護與建設添磚加瓦,更在心中播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種子。
“焦書記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我們青年一代,就要在新時代的挑戰面前顯擔當。”實踐隊隊長謝夢蕊在總結會上表示。這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不僅是一次暑期實踐,更是一堂成長課,它讓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讓奮斗精神成為行動自覺,激勵青年學子在未來的道路上,以初心赴使命,以實干致遠方。
豫北醫學院赴蘭考基層服務隊
指導老師:李浩楠
通訊員:王桂香19253874262
隊長:謝夢蕊19039414072
作者:智行書院杜心怡13721404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