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這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熱土,鐫刻著無數革命先輩奮斗的足跡。近年來,阜陽市以紅色資源為根基,以創新傳承為路徑,通過保護紅色遺址、講好紅色故事、開展特色活動等舉措,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激勵著全市人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奮勇前行。2025年8月3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一路向紅·青春解讀”紅色精神尋訪團踏上了阜陽這片充滿紅色記憶的土地,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三下鄉” 活動。
守護紅色印記,筑牢傳承根基
阜陽境內擁有眾多紅色遺址遺跡,它們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紅色基因的“活化石”。為讓這些珍貴的紅色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阜陽市對魏野疇烈士陵園、四九起義紀念館、小張莊紀念館等紅色地標進行系統修繕和提升,完善展陳內容,優化參觀環境。其中,四九起義紀念館通過新增實物展品、復原歷史場景、增設互動體驗區,生動再現了1928年阜陽四九起義的壯闊歷程,讓參觀者直觀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此外,當地還建立紅色文物數據庫,對散落的革命文物進行搶救性征集和數字化存檔,確保紅色記憶不被遺忘,為紅色基因傳承筑牢物質基礎。2025年7月1日,尋訪團來到了這些紅色地區。

(圖為四九起義紀念館)
創新傳播方式,讓紅色故事“活”起來
“四九起義中,年僅24歲的周傳業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他始終堅貞不屈……”在阜陽某小學的“紅色故事會”上,學生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革命先烈的事跡。魏野疇紀念館位于臨泉縣老集鎮,分7個單元,運用現代展陳理念展示了魏野疇烈士短暫而輝煌的一生。這是阜陽市創新紅色傳播方式的一個縮影。

(圖為魏野疇紀念館) 針對不同群體,阜陽推出“定制化”傳承方案:面向青少年,開展“紅色課堂進學校”“紅色研學實踐”等活動,組織學生走進紅色場館,擔任“小小講解員”,讓紅色故事在互動中入腦入心;面向黨員干部,打造“重走革命路”黨性教育路線,結合主題黨日活動,引導黨員在實地感悟中錘煉初心;面向普通群眾,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邀請老黨員、老戰士講述親身經歷,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的方式拉近紅色歷史與大眾的距離。 同時,阜陽還借助新媒體平臺,制作“紅色阜陽”系列短視頻、動漫,開設“云端紅色展館”,讓紅色故事突破時空限制,觸達更多人群。
傳承精神力量,賦能發展實踐
紅色基因的傳承,最終要體現在推動發展的實踐中。阜陽將紅色精神與城市發展、民生改善相結合,讓紅色基因成為干事創業的“動力源”。在鄉村振興戰場上,黨員干部傳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鄉村旅游,打造了一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在基層治理中,社區工作者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指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讓紅色基因在服務群眾中彰顯溫度;在企業發展中,不少企業家汲取紅色精神養分,踐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推動企業與社會協同發展。
如今,紅色基因已深深融入阜陽的城市肌理,成為激勵全市人民拼搏奮進的精神密碼。從紅色場館里的駐足沉思,到街頭巷尾的紅色宣講,再到各行各業的實踐擔當,阜陽正以實際行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建設現代化美好阜陽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尋訪團的隊員們在此次實踐中,學在日常,感在心里。他們紛紛表示將不負韶華,把青春的汗水與奮斗的火種播撒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偉大事業中;用擔當和智慧譜寫青春新序曲,傳承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