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06 關注:
來源: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2025年暑期,吉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新疆籍學子積極響應教育部、國家語委“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號召,組成“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國家級社會實踐團隊,返回新疆阿勒泰、哈密、昌吉、和田于田縣、喀什等多地家鄉。隊員們采取分散行動、聚焦場景的策略,將普通話推廣深度融入鄉村生活,用鄉音鄉情架起溝通橋梁,切實助力家鄉發展。
在阿勒泰,隊員們走進鄉村學校。每周升旗儀式后,他們分享在外求學經歷,強調普通話是“看見廣闊世界的翅膀”。通過帶領學生朗讀推普口號、發起“每日一句”約定,普通話交流在校園內日漸自然,激發了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熱情。

哈密的隊員將“陣地”設在社區超市。他們虛心向店員學習方言,再耐心教授對應的普通話表達。主動用普通話引導顧客并糾正發音,顯著提升了交易效率。收銀員反饋:“用普通話說價,顧客清楚,我也省事!”超市內的普通話交流氛圍日益濃厚。
昌吉的隊員活躍在熱鬧的菜市場。他們協助商販將方言吆喝轉化為普通話,制作卡片示范,陪伴攤主練習,并為買菜老人翻譯、教學。普通話吆喝吸引了更多顧客,買賣溝通更加順暢,普通話逐漸成為菜市場交易的“主流”語言。
和田于田縣的隊員采取“入戶走訪+紅領巾小課堂”雙軌模式。他們帶著基礎用語卡片與居民在生活場景中親切教學。對有孩子的家庭,則通過社區小課堂教孩子們普通話,再鼓勵他們擔任家庭“小老師”。普通話學習在親子互動中溫暖傳遞。

喀什的隊員巧妙結合青少年喜愛的足球運動。在球場間隙用普通話講解術語,組織比賽時要求場上交流必須用普通話。這一創新形式深受孩子們歡迎,球場上的呼喊和場邊的加油助威聲都換成了普通話,運動場成為生動的推普課堂。

這場遍布新疆多地的推普行動,雖無宏大儀式,卻在一次次貼近生活的互動中悄然改變著鄉村的語言生態。從校園晨讀、超市導購、菜場吆喝,到街巷閑談、球場吶喊,普通話褪去了課本的疏離感,成為村民們張口即用的交流工具。
作為吉林農業大學的學子,更作為心系家鄉的新疆人,我們用行動證明:將普通話推廣融入真實生活場景,才能真正使其在鄉村沃土扎根生長。它不僅連接起個體與個體,更成為連接鄉村與時代、促進文化交融、賦能鄉村振興的溫暖而有力的紐帶。我們植物保護學院的學子,也在此過程中,更加堅定了用所學知識全方位服務家鄉、貢獻青春力量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