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04 關注:
來源:上海杉達學院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上海杉達學院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總結
為深入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引導青年學子走進鄉土、服務鄉村發展,上海杉達學院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7月14日奔赴享有“天下第一桃園”美譽的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林家村,開展鄉村振興主題系列實踐活動,將專業知識與青春活力融入鄉村發展脈絡。
躬身桃園學技藝,扎根沃土悟農情
實踐伊始,團隊深入林家村核心桃園產區。在桃農的指導下,同學們親身參與揮鍬培土、枝條修剪、精準灌溉等操作,切實體驗水蜜桃種植的各個環節。通過系統學習疏果、套袋、科學施肥及水分管理等關鍵種植養護技術,團隊不僅掌握現代農業的操作要點,更直觀理解桃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與實際挑戰。這片桃園成為青年學子深化農業認知與田間實踐的重要平臺。


入戶訪實情,科技助豐產
聚焦桃農生產經營現狀,團隊分組開展深入走訪與問卷調查。調研顯示,林家村桃農普遍擁有約20年的種植經驗,平均種植面積約10畝。然而,也清晰反映出當地桃產業面臨的核心挑戰: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突出,亟需注入新鮮血液與現代技術。針對困擾桃農的病蟲害難題,團隊精心準備了圖文并茂的《水蜜桃健康種植防病蟲害手冊》,在入戶走訪時分發講解,普及科學防治方法,助力提升水蜜桃品質與產量,以切實行動為桃農排憂解難。


探訪產業鏈,溯源品控關
為全面了解水蜜桃產業后端流程,團隊實地參觀了奉化水蜜桃現代化分揀中心。從田間采摘的鮮果,經過運輸、智能分揀、嚴格質檢、精細包裝到冷鏈儲運的全過程,讓同學們深刻體會現代農業科技對保障產品品質、提升產業效益的關鍵作用。標準化、精細化的操作流程,展現奉化水蜜桃品牌建設的堅實根基。




智創包裝,優化品牌附加值
基于在分揀中心的實地觀察和對桃農需求的深入理解,實踐團隊聚焦水蜜桃流通環節的痛點,運用工程學與設計思維,開展水蜜桃包裝優化專項實踐。同學們對現有包裝在承重性、保鮮性、展示效果及環保性方面進行細致評估,并圍繞減損增效、提升品牌形象與用戶體驗的核心目標,提出了包括結構加固、環保材料應用、視覺設計升級等在內的系列優化方案。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提升林家村水蜜桃的市場競爭力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青年智慧。



品讀桃文化,傳承鄉土魂
在奉化桃文化展陳館,豐富的圖文史料、實物展品以及多媒體呈現,系統梳理了奉化水蜜桃的栽培歷史、品種演變、文化典故及產業成就。同學們沉浸其中,不僅加深對一方水土滋養一方名產的理解,更深刻感受到桃文化作為地方特色文化符號的深厚底蘊與時代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美育煥新顏,墻繪展鄉韻
為響應“美麗鄉村”建設號召,實踐團隊結合專業特長,在林家村開展主題墻繪創作。同學們以桃文化、豐收景象、鄉村新貌為靈感,精心設計構圖,揮灑青春色彩。鮮活的墻繪躍然于鄉村墻面,不僅美化鄉村環境,更將桃文化、豐收愿景等鄉土元素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增強地域文化認同感與鄉村精神凝聚力,展現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獨特魅力,為古樸村落增添了蓬勃朝氣與時代新風。


青春聚力,繪就振興藍圖
本次上海杉達學院工程學院赴林家村的社會實踐,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深入探索。從躬耕桃園的勞動教育,到精準把脈的產業調研;從科普惠農的技術傳播,到美化鄉村的藝術實踐;從溯源品控的產業鏈學習,到浸潤鄉土的文化熏陶,工程學子們將智慧與汗水播撒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展現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積極作為,為林家村水蜜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奉化鄉村的全面振興貢獻了青春方案與杉達力量。工程智慧與青春活力,正與這片希望的桃鄉熱土同頻共振,共繪美好未來。(供稿人:上海杉達學院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