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工程,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和鄉村發展,長安大學“擎兩路薪火探雪域通衢·聚川藏紅韻頌天路新篇”暑期社會實踐隊近日走進西藏林芝市嘎拉村,積極參與林芝鎮第八屆尼洋旅游文化節,通過多種形式推廣普通話,架起民族交流的橋梁。
7月22日,以“民族團結一家親·策馬奔騰頌黨恩”為主題的尼洋旅游文化節隆重開幕。實踐隊一抵達現場,便受到當地藏族村民的熱情歡迎。村民們手捧潔白的哈達,以傳統禮儀向隊員們表達誠摯問候,“扎西德勒”與“歡迎你們”的問候聲交織在一起。這質樸的禮節讓隊員們瞬間感受到當地群眾的淳樸熱忱,心與心的距離悄然拉近,也讓大家對接下來的交流充滿期待。

圖為藏族村民為實踐隊隊員贈送哈達 范智宣攝
開幕式上,藏族同胞通過精彩的歌舞表演,展現了雪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實踐隊員主動與村民互動,用普通話請教舞蹈的名稱和含義,村民們耐心解釋并嘗試用普通話復述。這種雙向交流不僅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讓文化在語言交融中煥發新的活力。

圖為隊員與藏族村民交流舞蹈文化 范智宣攝
文化節期間,實踐隊通過分發普通話宣傳手冊、開展現場講解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普通話知識。村民們認真閱讀手冊,積極提問,隊員們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一解答。

圖為隊員為藏族村民分發宣傳手冊 范智宣攝
期間,隊員們還采訪了文化節志愿者們。這支由多民族伙伴組成的隊伍,用普通話流暢溝通、默契配合。簡單的語言互動間厚植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的共識,為雪域高原的團結進步與鄉村振興筑牢了語言相通的根基,這不僅傳遞了推廣普通話的意義,更讓文化交融的理念在交流中自然浸潤。

圖為隊員與志愿者溝通交流 范智宣攝
實踐隊員攜帶普通話宣傳手冊和提前準備的手繪畫駐足時,七八個藏族孩子主動圍攏過來。從交流中能清晰地感受到,當地孩子的普通話普及成效顯著,他們不僅能用普通話流暢問候,還主動結合手冊內容向隊員們提問。隊員們結合手冊為孩子們細致講解發音要點,同時向他們贈送寫有祝福的手繪畫。收到禮物后,孩子們立即用普通話認讀畫上內容,隨后回贈了自制的藏語賀卡。孩子們流利的普通話與真誠的回禮,既印證了推普工作的實踐價值,也堅定了實踐隊員們持續參與這項工作的信心與動力。

圖為隊員與藏族孩子互贈祝福 梅藍心攝

圖為藏族孩子們對隊員的祝福 馬若嫻攝
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并非單純的語言傳遞,而是在文化交融中筑牢民族團結根基。當“你好”能跨越方言壁壘,當普通話能成為交流的通用語,各族人民的心就會貼得更近。實踐隊在嘎拉村深刻認識到,語言是打通心靈的“通衢”,是凝聚合力的“經緯”。從鄉村振興的實踐場到民族團結的同心圓,推普工作始終以語言為核心支點,讓不同民族的精神世界得以在共通的語言語境中相互映照。它以語言為媒,讓各族人民在思想共鳴中凝聚共識,在文化交融中攜手前行,在潛移默化中構建起“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精神紐帶,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