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星火耀千秋:追憶革命先驅曹蘊真的光輝足跡
為深入挖掘皖西地區紅色文化資源,傳承革命先輩精神,7月25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紅色基因傳承"實踐團赴皖西博物館烈士展廳,開展"尋訪皖西革命火種"主題教育活動。本次活動重點學習了皖西地區黨組織創始人之一曹蘊真烈士的革命事跡。
(圖為博物館外景)
曹蘊真,1901年出生于安徽壽縣,是皖西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展廳內,泛黃的照片、斑駁的手稿、珍貴的革命文物,無聲地訴說著這位革命先驅短暫而光輝的一生。1922年,正在上海大學求學的曹蘊真接觸進步思想,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皖西地區革命火種的播撒者。
1924年,受黨組織派遣,曹蘊真回到家鄉壽縣開展革命活動。他與薛卓漢、方運熾等共同創建了皖西地區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壽縣小甸集特別支部,點燃了皖西革命的星星之火。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他創辦平民夜校,傳播革命真理;建立農民協會,發動群眾斗爭;發展黨員隊伍,壯大革命力量。
(圖為志愿者肅穆)
展廳特別復原了當年特別支部秘密開會的情景:簡陋的農舍、煤油燈下傳閱的進步書刊、手抄的《共產黨宣言》......這些展品生動再現了革命先驅們在白色恐怖下堅持斗爭的艱辛歷程。曹蘊真烈士使用過的鋼筆、筆記本等遺物,更是讓參觀者直觀感受到革命者堅定的理想信念。
1928年,曹蘊真在組織農民暴動時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利誘威脅,他堅貞不屈,最終英勇就義,年僅27歲。就義前,他慷慨陳詞:"我死了,還有千千萬萬個革命者會站起來!"這句擲地有聲的遺言,如今鐫刻在展廳的紀念墻上,震撼著每一位參觀者的心靈。
"曹蘊真等革命先驅在最黑暗的年代點燃了皖西革命的星火,他們用青春和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馬克思主義學院李教授在現場講授黨課時強調。實踐團成員王雪表示:"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傳承這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通過此次三下鄉活動,實踐隊員切實感受到六安市皖西烈士陵園所擁有的獨特魅力。深刻體會到了六安歷史文化的絢爛與厚重。同時我們在聆聽了烈士們的事跡后對六安革命戰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對所具有的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敬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不斷地提升自我,開闊我們的眼界,為國家復興貢獻一份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