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先驅許繼慎,傳承紅色軍事精神
安徽文化名人藏館烈士展廳莊嚴肅穆,這里珍藏著無數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7月25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紅色基因傳承"實踐團,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這里,開展"追尋紅色記憶,傳承革命精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眾多革命先烈中,中國工農紅軍杰出指揮員、無產階級軍事家許繼慎將軍的英勇事跡尤其令人動容。
(圖為博物館大門)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參觀學習中,實踐團重點了解了許繼慎將軍短暫而光輝的革命生涯。展館講解員詳細介紹道:許繼慎1901年出生于安徽六安,自幼聰穎好學。五四運動爆發時,正在安慶求學的他積極投身愛國運動,從此萌生了革命理想。1924年,他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與徐向前、陳賡等成為同窗,在校期間表現優異,被譽為"黃埔奇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啟了他為革命事業奮斗終生的征程。

(圖為博物館陳列墻)
北伐戰爭期間,許繼慎擔任葉挺獨立團參謀長,參與指揮了汀泗橋、賀勝橋等著名戰役。他身先士卒,英勇善戰,為北伐勝利立下汗馬功勞。1930年,黨中央派他前往鄂豫皖邊區組建紅一軍并擔任軍長。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整編分散的紅軍部隊,創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他注重部隊正規化建設,首創了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為紅軍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反"圍剿"斗爭中,許繼慎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指揮部隊取得了孝感雙橋鎮大捷、金家寨大捷等一系列勝利,粉碎了敵人的多次進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創造性地運用"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為紅軍積累了寶貴的作戰經驗。即便在1931年被錯誤批判期間,他仍堅持真理,忍辱負重,最終為革命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
烈士展廳通過300余件珍貴文物,全方位展現了許繼慎將軍的革命歷程。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有:將軍在北伐時期使用的望遠鏡、親筆書寫的作戰命令、以及黨中央對他的任命書等一級文物。展館還創新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通過全息投影技術生動再現了"雙橋鎮大捷"的戰斗場景,讓參觀者仿佛置身于當年的戰場,深切感受革命先輩的英勇與智慧。
參觀結束后,實踐團在展廳舉行了簡樸而莊重的緬懷儀式。學生代表表示:"許繼慎將軍用他短暫的生命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不僅要銘記歷史,更要傳承這種忠誠于黨、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的精神品質。"還同學總結道:"希望同學們將這次參觀學習的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在專業學習中發揚許繼慎將軍追求卓越的精神,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此次“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之行,是一場時空交織的文化盛宴。從史前陶器到革命文物,志愿者不僅觸摸到安徽歷史的脈搏,更深切體悟中華文化的深邃與包容。此行不僅讓志愿者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也讓他們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更加堅定了他們傳承和發揚紅色基因的決心和信心。他們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努力學習、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