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光照亮鄉村振興路——第九屆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聊城市侯營鎮陽光新村的實踐之路
時間:2024-03-04 19:29:06 關注:
法治之光照亮鄉村振興路
——第九屆全國法治示范村聊城市侯營鎮陽光新村的實踐之路
隨著第九屆法治示范村名單的出爐,我國鄉村法治建設更上一層樓。為整理和概括出一套切實有效的齊魯法治鄉村建設模版,山東師范大學法學院社會實踐調研小組開始了他們的實地調研考察之旅。
2024年1月8日,項目組來到了聊城市侯營鎮陽光新村,項目組成員與新村司法所所長就有關陽光新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設情況展開了交流,對于項目組提出的幾個問題,所長也一一耐心解釋作答。
所長首先對新村建設進行介紹,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聊城市侯營鎮陽光新村以其獨特的法治建設模式,成為了全國法治示范村的佼佼者。這個村莊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先后榮獲“省級和全國法治示范村”以及“全國模范人民調解”等榮譽,成為了一個無犯罪記錄、無訴訟上訪的法治鄉村。
陽光新村的成功是多方面寬領域共同作用的成果:
首先,新村建設離不開其黨委管理的組織建設。陽光新村的黨委成立于2021年1月,下設9個黨支部,共118名黨員,聯系服務群眾4000余人。新村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集群發展、服務群眾為重點,機關人員下沉,服務權限下放,努力構建組織聯建、片區融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農村黨建新格局,實現“單打獨斗”到“握指成拳”的轉變,不斷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在這里,鄉賢和村干部帶頭建設基層前沿法治防線,切實起到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在村域建設上,陽光新村由周邊多個村子合并組成,為更好普及法律知識,開展法制教育,鄉賢和村干部創造性的采用以點帶面的方法,用法治意識和知識引領全體村民,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法律的明白人。此外,村里的法律小達人每天都會在新村微信群里推送與村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有關鄰里、家庭、務工務農方面的真實案例,彌補了學校和集市等處的普法工作不足。法律知識推送日?;?,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新村居民的思維和解決問題時采取的方法。而一位專業的法律顧問則為村民解答有關婚姻、鄰里、宅基地、繼承等方面的法律問題,填補了新村法律職位空缺,促進了村民思想觀念的轉變。
其次,在經濟建設方面,陽光新村投資200萬元,建設了法治廣場和法治長廊,將民間文藝體育活動與法治思想相結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法治廣場建設有法治宣傳戲臺,讓百姓在聽大戲的同時還能“懂大理”,讓法治建設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此外,村規民約的引導和法治護航的普及,也讓民法典等法律知識貼近了村民的日常生活。所長表示,現在大家家里鄰里有什么問題都會聯系他,希望他能通過專業的法律視角幫助糾紛當事人化解矛盾。
再次,在機構建設方面,陽光新村的法治建設始于2021年,當時的司法所就站在了基層法治建設的前線,重視經濟建設與司法的關聯,并建立健全了糾紛預防解決機制。這里的優勢在于以點帶面,樹立典型,發揮地域特色,用經濟手段帶動法治建設,讓法治在潛移默化中潤物無聲,寓教于樂。
最后,在鄉村建設工作中,陽光新村以法治建設為切入點,走出了一條獨特的道路。陽光新村以黨建網格為依托,選拔160個胡同長,建立五級網格管理體系。按照人口規模把居住區劃分若干個區域,由村干部和黨員擔任“片長”。每個區域管轄5-7個胡同,每個胡同選拔1名志愿者擔任“胡同長”。通過“片長+胡同長”,做強大“網格”,做細小“網眼”,做實侯營鎮每一個“神經末梢”。通過“小網格”,完成“大治理”,確保“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運作機制,構建多維度、全覆蓋的“網格化”監管體系,實現零盲區、全閉環管理。
這里的經驗和做法,無疑為全國的法治鄉村建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范本。在未來的日子里,陽光新村將繼續深化法治建設,讓法治之光照亮鄉村振興的道路,為全國的法治鄉村建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法暖行動者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