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星光尋跡”團隊赴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曾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三河村和火普村,同當地干部群眾共商精準脫貧之策。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領悟偉大脫貧攻堅精神的精髓內涵,2024年1月23日至25日,西安交通大學“星光尋跡”團隊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開展“尋發展足跡,探鄉村振興”實踐活動。成員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足跡,觀察調研脫貧攻堅偉大斗爭的歷程經驗,體會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探尋思考未來鄉村振興切實可行的發展方向。
回顧歷程,深刻感悟偉大精神1月24日上午,團隊首先前往西昌市參觀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暨涼山州脫貧攻堅展覽,系統性地學習了解涼山州的脫貧攻堅歷程。展覽以“索瑪花開幸福來”為主題,分為“不忘來時路”“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攻克貧困最后的堡壘”“幸福是奮斗出來”四個部分,在講解員的介紹下,通過一張張圖片、一段段影像,成員了解到涼山州自脫貧攻堅戰以來,在住房、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所發生的巨變,領悟“寧愿苦干,不愿苦熬”“脫貧有多難,涼山有多拼”的動人精神。

24日下午,團隊成員對博物館黨支部書記、副館長黃云松進行了專題訪談。在訪談中,團隊成員認真聆聽黃館長講解涼山州過往和如今的整體發展狀況、博物館展覽設計思路和上級部門主要扶持政策,并就涼山州成功脫貧的關鍵因素、印象深刻的故事細節和如何理解脫貧攻堅精神的內涵等進行了重點提問。兩個小時的時間,黃館長一一解答闡釋,成員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調研訪談,實踐總結脫貧經驗團隊還來到缸窯村、大石板村進行調研,就農作物套種、基礎設施建設、就業人口年齡分布、控輟保學落實情況等內容對殷達忠、尹俊兩位村支部書記進行了采訪,在殷書記的引薦下,團隊前去拜訪了葡萄果農楊正輝,了解到農場機械化滴灌技術帶來的便利和效益,詢問了每畝農田收入情況、葡萄銷售推廣模式,再次體會到“三農”工作的重要性與艱巨性。
1月25日上午,團隊前往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在駐村干部曲木日和的帶領下,成員走進三河村村史館,感受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三河村前后的脫貧巨變。村史館里的種種照片物件,生動體現了領袖與人民之間的魚水深情。參觀完村史館后,團隊成員就所思所想與當地駐村干部、民宿餐廳老板等人開展了進一步的訪談,詳細了解了村委會所負責的工作、如何與企業合作打造民宿養殖產業、青年返鄉創業優惠政策,并聆聽了脫貧致富代表人物洛古有格的奮斗故事。
數字賦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考察足跡,團隊于25日下午來到昭覺縣解放鄉火普村。火普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斌向團隊成員介紹到,火普村是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的定點幫扶對象。令團隊印象深刻的是,東方電氣集團利用灘涂荒地建設了光伏發電設施,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穩定收入約30萬元,同時利用鷹眼監控、數字地災安防、可視化大屏等數字技術進行遠程管控,提升了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成員們不禁感慨道,在科技賦能的推動下,火普村正在突破高山之巔的地域之困,在數字鄉村的振興道路上不斷前行。
最后,團隊走進當地村戶吉地爾子家中。吉地爾子講述了當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院內平臺遠眺火普村全貌、進屋察看住房功能布局、了解一家人生產生活情況時的場景,并在臨別時向團隊囑咐道:“你們是大學生,要再接再厲,對不起共產黨不行,對不起爸爸媽媽不行!”成員們無不為之動容,紛紛表示要不斷提高能力本領,為服務社會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聽黨指揮跟黨走,實踐路上綻芳華。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團隊成員真切感受到新時代取得的歷史成就,在知行合一中激發了熱愛祖國、服務人民、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擔當。未來,“星光尋跡”團隊將繼續追尋領袖足跡,砥礪品格情懷,在祖國大地上展現交大青年的責任擔當和青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