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1日下午,由山東大學學生唐仲英愛心社開展的非遺文化興趣課堂在山東省濟南市甸柳新村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開課。本次興趣課堂活動旨在通過趣味互動,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他們的心中種下傳承非遺的種子。

活動伊始,山東大學學生唐仲英愛心社志愿者于曉涵通過問答互動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非遺的含義。她指出,非遺是一種無形的、非物質的、只存在于人們的腦子里和口頭上的文化遺產。千百年來,人們以口傳身授的形式將它們一代代傳承下來,其中一部分非遺文化在傳承過程中已經喪失發展的空間了。經過簡單的理論講解,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了繼承并發揚非遺文化的必需性和緊迫性,以便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
隨后,于曉涵介紹了非遺的類型和特點,并列舉了中國非物質物化遺產名錄中的部分內容并對其進行逐一介紹。最后她通過一系列視頻介紹了濟南當地的非遺,加深了孩子們的印象,讓孩子們深深感受到非遺就在身邊。

除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于曉涵還在課堂上組織孩子們進行小組討論:“如果你是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你有哪些想說的話呢?”孩子們積極參與互動,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在歡聲笑語之中,本次興趣課堂落下帷幕。孩子們表示,他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也明白了傳承非遺的重要性。非遺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瑰寶,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應將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此次興趣課堂活動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非遺文化的魅力,也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文化認同感。山東大學學生唐仲英愛心社將不斷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公益活動,讓愛心之火燃遍社區的每一個角落,讓社會充滿溫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