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下午,山東大學學生唐仲英愛心社在甸柳社會工作服務站開展的科普課堂迎來了第二節課程,本次興趣課堂活動主要是為承接上節課程所學科學知識,帶領孩子們一起動手進行科學小實驗,通過有趣的科學小實驗來培養孩子們的對科學的興趣和動手操作能力。

課堂開始,郭老師帶領孩子們回顧了一下上節課學到的知識,在回顧的過程中,孩子們積極地舉手分享自己上節課學到的科學知識。回顧完上節課所學知識后,郭老師通過一個小互動的形式開始今天這節課的主題,郭老師利用大家所熟知的不倒翁不會倒的原理,詢問孩子們如何讓一個空的易拉罐斜著立起來,老師說出問題后,每個孩子們都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有一個小女孩說可以加一些水,使易拉罐可以像不倒翁一樣上輕下重。為了檢驗想法的正確性,郭老師邀請小女孩上臺來嘗試自己的想法,經過小女孩的嘗試后,易拉罐真的斜著立起來啦!在得當小女孩想法的啟示后,

其他孩子們也都給出了自己新的想法:加牛奶、加沙子……

在經過一個簡單的互動環節后,這節課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式開始啦——紫甘藍變色實驗,郭老師簡單的講解完實驗材料和實驗注意事項后,便開始為孩子們分發今天的實驗材料,孩子們在得到實驗材料后,在老師的提示下開始了今天的實驗,孩子們在向紫甘藍溶液中加入白醋和小蘇打的過程中,發現紫色的紫甘藍溶液分別變成了紅色和綠色。孩子們看到實驗過程中顏色的變化驚嘆不已,迫不及待地詢問老師這是為什么,在郭老師細心地講解后,孩子們知道了原來我們身邊的東西都是有酸性或者堿性的,當紫甘藍溶液遇到酸性物質時就會變成紅色,紫甘藍溶液遇到堿性物質后會變成綠色,這也是這次實驗的實驗原理,郭老師趁熱打鐵,根據這次實驗原理,詢問孩子們喝過的綠豆湯都是什么顏色的,有的孩子說是綠色的,而有的孩子反駁道是紅色的,在孩子們的爭論下,郭老師給出了合理的解釋,其實每個孩子都說的不錯,綠豆湯之所以有紅色和綠色的原因和今天的實驗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原來是因為綠豆有著和紫甘藍一樣的性質,每個地區的水的酸堿性是不同的這也導致我們喝到的綠豆湯顏色不同。不知不覺,今天的課程也迎來了尾聲,通過本次課程孩子們親自動手嘗試了一次化學小實驗,通過自己動手孩子們知道了物質的酸堿性以及為什么綠豆湯有著不同的顏色。
科學是一門具有魅力的課程,通過不斷的探索來發現事物的真理,發現事物運行的本質,本次科普活動正式結束,目的是為了孩子們能夠了解科學,發現科學的有趣之處,熱愛科學,看到孩子們良好的反饋,這次課程也具有了它的意義。今后,我們將繼續保持著“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初衷在社區公益項目付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