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韻潤心傳薪火,非遺啟智向新程
發布時間:2025-09-06 關注:
來源:“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
2025年7月6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鹽城德馨醫院青年路兒童康復中心,為孤獨癥兒童帶來充滿紅色文化與非遺魅力的一天。實踐團隊成員黃沁怡、戚藝嫻、陶靜雯等通過紅色文化課、非遺手工課、創意美術課等多元化課程,為孩子們開啟了一場融合歷史傳承與藝術創造的成長之旅。
上午8時30分,志愿者們已完成康復中心活動場地的布置,準備好紅色文化教具、非遺漆扇制作材料及美術繪畫工具。8時50分,在康復中心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有序入場。志愿者們面帶笑容,輕聲細語地引導孩子們就座,現場氛圍溫馨而期待。
上午9時,由黃沁怡、戚藝嫻主講的“鹽城紅色文化啟蒙——新四軍”課程正式開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鹽城為什么被稱為‘英雄城’嗎?”課程以提問互動開場,戚藝嫻通過展示鹽城大銅馬雕塑圖片,帶領孩子們走進家鄉的紅色歷史。黃沁怡則生動講述了“小戰士機智送信”的小故事,當講到小戰士勇敢躲避敵人時,孩子們紛紛瞪大眼睛,沉浸在緊張刺激的故事情境中,仿佛與小戰士一同經歷那段驚心動魄的歲月。
在“勇敢姿勢模仿”環節,志愿者們鼓勵孩子們挺起胸膛,模仿新四軍戰士的英勇姿態,并為每位“小勇士”貼上“勇敢星”貼紙。“看,這是保護我們家鄉的英雄隊伍!”黃沁怡指著PPT上的新四軍戰士形象,引導孩子們感受英雄們的勇敢與擔當。課程最后,全體孩子齊聲宣誓:“學習戰士品格,勇敢面對挑戰!”稚嫩的童聲中充滿了對英雄的崇敬。
上午9時40分,“趣味漆扇制作”非遺手工課在陶靜雯、黃沁怡的帶領下展開。“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做一把特別漂亮的扇子,它可是我們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哦!”陶靜雯展示著精美的漆扇圖片,孩子們立刻被五彩斑斕的圖案吸引。黃沁怡詳細講解了漆扇制作步驟,并示范如何用遮蔽膠帶設計圖案、用安全顏料涂色,帶領大家沉浸式體驗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在動手制作環節,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拿起小漆刷,在扇面上涂抹自己喜歡的顏色,還不時請教志愿者:“老師,這樣涂色可以嗎?”陶靜雯和黃沁怡耐心地指導著每一位孩子,幫助他們粘貼金箔點綴扇面。當一把把獨一無二的漆扇在吹風機的熱風中逐漸干透,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仿佛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藏。
下午2時30分,戚藝嫻、陶靜雯主講的“漂亮的糖果”美術課為孩子們帶來一場甜蜜的藝術之旅。“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哪些顏色和形狀的糖果呀?”戚藝嫻拿出五顏六色的糖果圖片,孩子們紛紛舉手回答:“我見過紅色的圓形糖果!”“我見過紫色的方形糖果!”
陶靜雯引導孩子們觀察糖果的輪廓和色彩,鼓勵他們用彩筆在畫紙上描繪自己心中的糖果。“除了漂亮的外表,我們還要記得少吃糖果保護牙齒哦!”戚藝嫻配合生動的示意圖,用童趣的語言向孩子們講解吃糖過多對牙齒的危害,孩子們認真地點頭,仿佛記下了重要的小秘密。當一幅幅色彩鮮艷的糖果畫作完成時,志愿者們為每位孩子送上了貼紙獎勵,肯定他們的創意與認真。
從紅色歷史的英雄故事到非遺漆扇的匠心制作,再到甜蜜糖果的藝術描繪,這一天的課程打開了孤獨癥兒童感知世界的新大門。志愿者們用耐心與愛心,在孩子們心中播撒下文化傳承的種子,讓他們在藝術創造中感受快樂、提升能力。此次活動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難忘的體驗,更展現了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會、傳承文化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活動不僅為孤獨癥兒童提供了文化感知與藝術創作的機會,更通過“課程+康復”的融合模式,探索出特殊兒童教育的創新路徑。未來,“綠芽”志愿者協會將持續完善課程體系,讓更多孩子在文化浸潤中感受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