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至20日,南京工程學院“天印白鷺”實踐團隊赴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開展以“走進車企·科普社區”為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依托汽車與軌道交通學院專業優勢及天印泠風大學生方程式車隊技術積淀,深入上汽儀征生產基地研學前沿技術,奔赴上海參加2025上海汽車輕量化車展了解當前的發展趨勢,并走進周邊社區開展公益科普宣講,致力于搭建產業前沿與公眾認知的橋梁,履行青年科技服務社會的責任。
探訪技術前沿:車企研學與行業展會解碼創新動能實踐首站,團隊深入上汽大眾儀征生產基地。在工程師的帶領下,志愿者們近距離觀摩高度自動化汽車生產線,學習了解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原理、智能駕駛系統的開發邏輯以及車聯網技術的實際應用場景。團隊成員穿梭于現代化車間,參觀智能化設備運作流程,并就技術發展趨勢與一線工程師展開深入交流。“親眼看到精密機械臂協同裝配、智能化質檢系統高效運行,課本上的‘工業4.0’概念變得無比生動。”團隊成員在參觀過程中感嘆道。
為更全面把握行業最新趨勢,團隊專程前往上海參加2025上海國際汽車輕量化技術展覽會。在展會現場,隊員們聚焦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這一關鍵技術方向,系統考察了前沿材料應用、創新結構設計及先進制造工藝。通過與參展商技術專家交流,團隊深入理解了輕量化技術對提升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降低能耗及優化性能的核心作用,收集了大量行業前沿動態與案例素材。
此次深度參訪,不僅讓隊員們直觀感受到中國智造的澎湃動力,也為后續科普內容轉化積累了扎實的一線素材與技術洞察。
傳遞科技溫度:社區宣講點亮科學之光帶著從車企和車展獲取的前沿知識,團隊走進家鄉多個社區活動中心與公共廣場,開展精準科普公益宣講。針對居民普遍關切的新能源汽車環保效益、智能駕駛安全邊界、數據隱私保護及車聯網未來圖景等議題,隊員們將復雜的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宣講現場,志愿者們生動闡釋技術原理與社會價值,引導居民理性認識并接納綠色智慧出行新技術。“原來電動車不僅省錢,全生命周期的環保貢獻更顯著!”“明白了輔助駕駛不等于完全自動駕駛,關鍵時刻還得自己留心。”社區居民的積極反饋,印證了科普行動的有效性。團隊成員在服務中深化了對技術普惠與社會責任的理解。
架設溝通橋梁:青春力量連接未來這次實踐,對團隊成員來說,更是一次寶貴的“連接”之旅。他們不僅在車企和展會上看到了最前沿的汽車技術,更重要的,是嘗試把這些高大上的知識,用大學生自己的方式帶回社區,講給更多人聽。隊員們把在儀征生產基地的見聞、在上海車展上了解到的輕量化等新趨勢,結合自己所學,努力轉化成社區居民能聽懂、感興趣的內容,制作了一些簡單的科普小冊子和短視頻。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次把產業、學校和社會連接起來的嘗試。大家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在車企工程師、在校大學生和普通市民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讓科技的進步不再遙遠,讓公眾對綠色智慧交通的未來有更多了解和期待。隊員們表示,未來會繼續探索更好的方式,發揮青春力量,讓科技的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從自動化產線與前沿展會的震撼體驗,到社區宣講的真誠互動,再到嘗試做溝通的橋梁,“天印白鷺”團隊用腳步丈量了從技術前沿到社區生活的距離,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服務社會、傳播知識的熱情。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青春力量可以成為連接不同領域、傳遞科技溫度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