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外國語大學東北玫瑰叁語堂團隊 解碼女性故事傳遞共產黨人精神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舉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的通知》相關要求,積極響應“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共產黨人精神,東北玫瑰叁語堂團隊深度參與了中國共產黨員精神譜系的調研活動,并從線上線下多渠道進行宣傳。線上開展公眾號推文和抖音短視頻的更新工作,線下參與了“了不起的她生活”女性沙龍活動。通過挖掘大連中年女性圈主理人徐玫女士和發言代表劉婕女士兩位優秀女性的成長故事,將紅色精神與女性奮斗相結合,并借助多元傳播渠道,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聚焦女性成長故事,解鎖共產黨人精神的當代詮釋
活動現場,徐玫女士向團隊分享了她的“破局之路”:37歲遭遇裁員后,她放下“白領體面”轉向社區擺攤賣沙棘原漿,從月入1018元到收入翻10倍,用“死磕”態度闖出生路。團隊在采訪中重點挖掘其“不畏困境、求真務實”的品質——正如她堅持試吃推廣、以真心對待鄰里客戶,這與共產黨人“攻堅克難、服務群眾”的精神高度契合。團隊現場記錄故事細節,后續通過文字整理、片段剪輯,將她“戈壁沙棘般扎根”的韌性,轉化為可感知的奮斗案例,讓更多人讀懂“絕境中求突破”的紅色精神內核。
劉婕則圍繞“生活真意”與團隊展開深入交流,她以“出走、惜好、慢養”解構日常,從餐廳餐食溫度到街頭人際溫暖,從閱讀積累到朋友互助,展現出“扎根平凡、從容堅守”的生活態度。團隊在互動中,特別關注其“于細微處見初心”的特質——如同她“向綠植學耐心”“以閱讀強認知”,恰是共產黨人“淡泊名利、終身學習、團結群眾”精神的當代映射。團隊不僅現場梳理其分享中的精神共鳴點,還結合社區服務、基層工作等實際場景,提煉“平凡中踐行使命”的傳播方向,讓“把日常過成閃光”的理念更易落地。
新媒體激活紅色敘事,同繪信仰傳播新篇
團隊成員堅持線上線下多渠道開展活動,選擇流量較大的微信公眾號以及抖音短視頻平臺作為宣傳窗口,旨在進行紅色敘事,傳遞個人理解,引導廣大青年牢記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以此為指引做好人生中的每個選擇。團隊成員分為微信公眾號組和抖音短視頻剪輯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剪輯工作貫穿整個暑期。每次內容發布均以中國共產黨員精神譜系中的其中一種精神為小切入口,以某位該精神模范人物為實例,積極搜集人物相關事跡的圖頻資料,做到講完整故事、講真故事、講好故事,不隨意、不懸浮、不虛假,讓廣大青年能夠牢牢記住其精神內核。
此次“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暑期活動中,團隊主動承擔“故事挖掘者”與“精神傳播者”雙重角色:一方面,通過專業采訪技巧,引導兩位女性敞開心扉,精準捕捉故事中與共產黨人精神的契合點,確保內容真實且有深度;另一方面,團隊成員持續通過公眾號推文、短視頻片段等形式,將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生動講述與傳播,覆蓋職場女性、中青年等群體超千人。后續,團隊還將持續跟蹤此類女性成長案例,以“小切口”講好“大精神”,讓共產黨人的堅韌、堅守、擔當,通過更多平凡人的故事走進大眾生活,為女性成長注入紅色動力。
(通訊員:王漫路、劉碩、周依格、甘祺、姚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