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24 關注:
來源:大學生之聲
為引導青年學生深刻感悟閩西蘇區紅色教育精神,2025年7月,龍巖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組建“星星“師”火,何以“巖”語”社會實踐隊前往新羅、上杭、長汀等地開展以“探訪蘇區紅軍學校,追尋紅色教育路線”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隊通過實地調查、雙語宣講、微視頻創作,深入挖掘閩西紅色教育歷史,體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同時,實踐隊也通過充足的行前腳本撰寫與口語練習,在每個實踐點都進行了英文解說視頻的現場錄制,以“外語+紅色文化”的創新模式助力革命老區精神傳承,深化當代青年對紅色歷史的認知,讓青春力量在革命精神的傳承中綻放光彩。

圖1 實踐隊在實踐點進行英文解說視頻現場錄制
一、訪校探鄉,覓尋紅色發展真意
7月2日,實踐隊參觀了中央蘇區紅軍學校紀念館、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中央蘇區紅軍學校紀念館全方位呈現了土地革命時期,紅軍院校于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為革命事業培育大批軍政人才的光輝歷程;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則記錄了毛澤東同志深入才溪鄉開展調查研究的重要實踐。
在中央蘇區紅軍學校紀念館,實踐團隊深入開展“沉浸式”學習體驗。秀東村的吳生輝書記親自為團隊成員解讀紅軍學校的歷史,以先輩們的感人事跡為切入點,深刻闡釋蘇區精神的內涵。

圖2 實踐隊聆聽吳生輝書記對展館的介紹
同時,實踐隊員充分發揮外語專業優勢,創新采用國際化表達方式,錄制英文講解視頻,向海外受眾傳播中央蘇區歷史,讓革命精神傳播跨越語言和文化障礙,為紅色文化傳承注入青春活力。
最后,帶隊老師陳曉慧也結合本次社會實踐為實踐隊學生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細致梳理蘇區教育的發展脈絡,引導學生黨員深刻感悟使命擔當,成功實現了史料與精神傳承的有機融合。

圖3 陳曉慧老師帶領學生黨員開展現場微黨課學習
在毛澤東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的實踐中,隊員們腳步緩行,全身心沉浸在對革命先輩崇高精神的深切敬仰里。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深刻領悟到求真務實、緊密貼近群眾的工作作風對革命勝利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陳曉慧老師為實踐隊員們細致講述展覽物件背后的故事,助力隊員們更為透徹地領會“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深刻道理。

圖4 實踐隊于紀念館內參觀

圖5 陳曉慧老師為實踐隊講解展覽物件背后的故事
二、長汀攬勝,追溯革命壯闊征程
7月3日,實踐團隊踏上了長汀這片紅色熱土,先后前往長汀縣博物館、辛耕別墅舊址以及國立廈門大學舊址開展實踐活動。長汀縣博物館在革命時期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至今仍留存著紅軍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培育革命人才的珍貴歷史印記。
長汀縣博物館作為革命時期紅軍辦學興教的重要場所,其留存的紅軍在艱苦環境中培育革命人才的珍貴印記被納入全國紅色教育資源名錄,近年來更成為廣大青年學子感悟蘇區紅色教育精神、筑牢育人初心的實踐基地。

圖6 實踐隊在長汀縣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
實踐隊成員在館內講解人員指引下,探尋瞿秋白烈士的革命足跡與英勇事跡,梳理其獄中堅持傳播真理、以筆為刃的斗爭歷程,也特別關注蘇區教育發展脈絡,深刻體會到紅色教育在革命年代的強大力量。

圖7 實踐隊認真聆聽講解員講解博物館的歷史
活動后,隊員們發揮英語優勢,錄制瞿秋白烈士事跡英文宣傳視頻,深化對革命精神與信仰的體悟;錄制間隙,還向館內小朋友講述革命先烈與紅軍辦學故事,通過互動激發其對紅色歷史的興趣,播撒紅色種子。

圖8 實踐隊隊員向在館內參觀的小朋友介紹紅軍故事
在辛耕別墅舊址,實踐隊成員走進辛耕別墅舊址,深入了解其作為革命重要場所的光輝歷史,探尋先輩們留下的奮斗足跡,而后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守護紅色遺址,為傳承紅色記憶貢獻青春力量。

圖9 實踐隊調研辛耕別墅舊址的合影
在辛耕別墅內,帶隊老師陳曉慧組織隊員們開展座談會。同學們認真聆聽講解、詳記感悟,踴躍分享實踐心得,在思想交流中深化對革命精神的理解,并紛紛表示會將實踐感悟轉化為專業學習的動力,在傳承紅色基因、傳播革命精神的征程中主動作為,用青年擔當讓革命火種在新時代燎原。

圖10 實踐隊在辛耕別墅舊址分享心得
隨后,實踐隊從辛耕別墅舊址出發,奔赴國立廈門大學舊址進行參觀。國立廈門大學舊址,烽火西遷的艱辛歷程和育才報國的執著,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校史情懷成為鮮活的校史思政課。在國立廈門大學舊址前,實踐隊成員整齊列隊,拍攝合影,定格下此次紅色實踐的珍貴瞬間,以影像銘記對革命歷史的崇敬與傳承之心。

圖11 實踐隊在國立廈門大學舊址合影
紅色醫療史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為深入感悟戰火中的醫者仁心,傳承“紅醫精神”,實踐隊奔赴長汀縣福音醫院舊址,追溯傅連暲院長與醫護人員以生命守護革命的壯麗篇章。
在福音醫院舊址展館內,實踐隊隊員仔細察看手術室器械、病房陳設等歷史場景,結合講解回溯福音醫院轉型為中央紅色醫院的歷程;隨后圍繞“傅連暲與福音醫院:戰火中的生命方舟”主題,分工完成英文宣傳視頻的腳本核對、取景與錄制,將傅連暲等醫護人員救治紅軍傷員、培育紅色醫護力量的革命實踐,以多元形式呈現。

圖12 實踐隊在福音醫院舊址進行英文解說視頻現場錄制
在參觀過程中,指導老師陳曉慧帶領實踐隊成員們在福音醫院舊址的紅色展廳前,面對鮮紅的黨旗重溫入黨誓詞,鏗鏘誓言回蕩院落,隊員神情肅穆,更堅定了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初心使命的信念。

圖13 陳曉慧老師帶領實踐隊成員們重溫入黨誓詞
三、象湖尋跡,重溫紅四軍出擊豪情
7月29日,實踐隊走進漳平市象湖鎮紅四軍出擊閩中紀念館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該紀念館珍藏革命史跡,傳承紅色基因,是銘記先輩、激勵后人的精神殿堂。館內陳列的史料文獻、革命文物與場景復原,系統展現了紅四軍出擊閩中的歷史脈絡,以及軍民攜手、共克時艱的動人篇章。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聚焦漳平楊美村“紅軍借條”這一典型紅色故事,精心錄制“巖師紅語”系列微視頻。以媒體方式讓紅色故事被更多青年人所知所學。

圖14 實踐隊員學習紅軍題壁留款信的內容
在紀念館中,實踐隊員們為游客細致講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耐心解答歷史疑問,用熱忱服務搭建起公眾與紅色歷史對話的橋梁。隨后隊員們深入象湖鎮鄉村開展宣講活動,以生動易懂的話語向村民講述紅四軍在閩中的革命征程,使紅色教育深入人心。

圖15 實踐隊員對游客提供志愿服務講解
“用腳步踏遍閩西紅土,用心靈感悟革命初心,用語言架起傳播橋梁,用行動傳承紅色基因。”通過此次暑期實踐活動,實踐隊成員深刻體會到紅色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價值,紛紛表示將以“外語+紅色教育”的創新形式為抓手,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通過訪、學、錄、講的方式讓蘇區精神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下一步,實踐隊還將繼續延伸實踐足跡,深入更多革命老區,讓青春力量在紅色基因的賡續傳承中熠熠生輝。
撰稿:陳亞真 陳巧玲 王芊瑤
指導老師:陳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