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24 關注:
來源:桂海實踐隊
在我國加快發展智慧航運、全力建設海洋強國的時代背景下,2025年8月10日至12日,上海海事大學桂海實踐隊奔赴千年海絲古港——廣西北海,聯合中國航海博物館、北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開展“古港千帆連海絲 紅船智浪向未來”主題航海文化宣講活動。這既是貫通古今的海洋文明對話,也是跨越地域的滬桂青春協作,更是為青少年厚植藍色基因、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青春行動。
上海,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前沿和正在加快建設中的國際航運中心;廣西北海,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和“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此次桂海實踐隊的北海之行,是滬桂兩地深化教育文化合作、共擔海洋強國使命的生動縮影。實踐隊依托海事高校特色和航海博物館的豐富資源,將現代航海知識、先進航運理念與深厚的海絲文化底蘊相融合,通過精心設計的課程和體驗,為北海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向蔚藍世界的窗口,架起了一座連接長三角與北部灣的“藍色橋梁”。

圖為宣講隊員合照。通訊員王馨雨攝
三天的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傳遞,更是一場跨越兩千年的航海文明對話。隊員們將鄭和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現代航海科技等宏大主題,轉化為孩子們可聽、可看、可觸的體驗課堂。2025年8月10日上午10點,宣講員李文豪以鄭和下西洋620周年為契機,生動演繹從古代“水密隔艙”到現代巨輪的壯闊航程。通過親手制作“羊皮筏子”模型,在浮力實驗中親身體驗古人的非凡智慧;2025年8月11日上午9點至11點20分,宣講員張夢雪創新融合紅色教育與海絲非遺,以冠頭嶺、北海老街為坐標,通過擊鼓傳花游戲,重現航運先輩抗戰救國的壯烈史詩。同時宣講員陶暢和北海孩子們化身“古代珠寶商”,用黏土創作海洋珍寶;2025年8月12日收官日上,宣講員古詩穎聚焦國家級非遺北海貝雕,巧妙串聯起古代海絲千帆競發的輝煌與當代航運的智能藍圖,展望未來航運前景。從首日“羊皮筏子”中復原水密隔艙的古船智慧,到次日紅色航運故事與海絲珠寶手工中的文化交融,再到收官日貝雕航海圖所激發的航運夢想。隊員們以多元方式喚醒海洋記憶,讓北海少年在跨越時空的航海之旅中,深度感知中華民族的海洋情懷與開拓精神,埋下一顆承載藍色基因的種子。

圖為宣講員指導北海市少兒圖書館孩子們做手工。通訊員王馨雨攝
滬桂同心,不僅是地域聯動,更共繪了一幅海洋文化育人的生動圖景。實踐隊將高校資源、專業力量與地方文化場館深度融合,推動航海科普、紅色教育、非遺傳承協同并進,有效拓展了“大思政課”的實踐場域。這既是對“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響應,也是推動航海文化普及與青少年海洋意識教育的重要創新,為航海教育下沉和青少年海洋素養提升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北海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宣傳活動部負責人陽曉晨高度評價此次活動:“本次系列活動深受孩子和家長們的喜愛,反響空前熱烈!特別感謝中國航海博物館提供的豐富物資支持,尤其是留下的‘明代造船記’展板,為我們后續持續開展航海文化普及活動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圖為課程結束后孩子們與宣講員的合影。通訊員王馨雨攝
這場跨越千里的航海文化宣講,展現了上海海事大學學子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他們以專業傳承航海文明,以熱情點燃藍色夢想,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展望未來,在我國從航運大國邁向航運強國的新征程中,期待更多青年學子懷揣海洋夢想,勇擔時代重任,在建設海洋強國的新航程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