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交通運輸部《“十四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踐行“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的實踐理念,2025年7月14日,在張雷、常郗文兩位老師帶領下,長安大學暑期社會實踐隊走進陜西交控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展“生產線上的課堂”主題調研。全隊以“把論文寫在祖國公路上”為目標,通過現場觀摩與技術對話,把課本里的公式與車間里的轟鳴聲對接,探尋校企協同育人的新路徑。
企業初印象:前沿科技“面對面”上午九時許,實踐隊抵達位于西安的陜西交控新材料有限公司。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手握CRCC認證及多項專業承包資質,業務覆蓋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公路養護施工,主打產品包括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碳纖維加固體系、固廢基土壤膠結料等。
研發部副部長山穎獲接待了師生一行,并圍繞智慧交通、新型道路材料、公路養護升級等方向,拋出企業最新研究布局與長期規劃,勾勒出“技術-場景-市場”融合的發展藍圖。
隨后,張雷老師介紹了實踐隊成員及“集料千分尺”課題的最新進展。該課題瞄準國家公路交通痛點,嘗試用數字手段重塑骨料監測。山部長結合生產一線痛點,就科研成果就地孵化、成本控制等關鍵問題與同學們展開“頭腦風暴”,勉勵大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踩泥土”,讓科研真正落到路面。

圖1 山部長帶領實踐團隊了解企業
產線深體驗:從實驗室到量產為了讓同學們感受“技術落地”的完整路徑,山部長以“從燒杯到噸級”為主線,帶領實踐隊深入車間。
• 大噸位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成套技術已在西禹高速K1037+210分離式立交等7座橋梁成功應用。相比傳統貼鋼板工藝,施工效率提升35%,單橋綜合造價降低18%。
• 土壤固廢膠結材料在鄠周眉高速6 km試驗段投入使用,每公里可“吃掉”建筑垃圾2300 t,碳排放直降58%。配套干粉車間日產能達100 t,成為陜西省內道路基層固廢膠凝材料的重要生產據點。
同學們戴著安全帽、穿梭在生產線上,第一次真切感到“0.01 g電子天平”與“千萬噸級公路安全”之間的巨大張力。

圖2 山部長帶領實踐隊參觀加固補強材料車間
實踐新收獲:閉環案例帶來的思考一天的沉浸式調研,讓團隊成員對“科研-產業-市場”閉環有了生動認知。
“今天看到的不僅是先進設備,更是一條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完整鏈路。”——隊員王同學
“實驗室里的微量誤差,可能放大成公路上的巨大風險。”——隊員文同學
張雷老師在總結中提到,此次調研為校企聯合攻關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團隊將帶著生產線反饋的數據返校,繼續優化“集料千分尺”算法模型,以數字化手段助力公路養護升級。

圖3 實踐隊員在陜西交控新材料有限公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