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交通運輸部《“十四五”公路養護管理發展綱要》,立足“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實踐目標,2025年7月14日,長安大學“集料經緯·掃描乾坤”暑期社會實踐隊在張雷老師和常郗文老師的帶領下,走進陜西交控新材料有限公司開展聯合工廠參觀與技術交流活動,實地感受公路養護升級的最新成果,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此次活動的核心目標是借助實地考察與互動交流,深化學生對公路養護材料領域的認知,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有機融合。
企業前沿概覽,校企對接共研當日上午,指導老師及實踐隊一行人抵達陜西交控新材料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及公路養護施工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 CRCC 認證及多項專業承包資質,主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碳纖維加固系統、土壤固廢膠結料等。公司研發部副部長山穎獲對實踐團隊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并重點介紹了公司在智慧交通、新型道路材料以及公路養護升級等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規劃,彰顯了公司對國家公路發展前沿問題的關注。 隨后,張雷老師對實踐隊員的基本情況及“集料千分尺”項目的研究進展做了系統介紹,該項目重點聚焦于國家公路交通領域,有望為國家公路養護及智慧建設作出貢獻。針對于國家公路現狀及企業生產實際,山部長指出了科研項目就地孵化及控制生產成本等方面的問題,鼓勵實踐隊員腳踏實地,致力于將科研與實踐相結合,利用好“集料千分尺”這把利劍,做到理論、實踐并重,科研、實用并舉。

圖1 山部長帶領實踐團隊了解企業
研發轉化貫通,產線實景探秘為了更好地把論文寫到祖國公路上,實踐隊來到陜西交控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山部長以“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為主線,系統介紹了公司從研發到生產的轉化過程。目前,公司的主要成果包括:大噸位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成套技術、水性功能涂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土壤固化技術等。其中,大噸位預應力碳纖維板加固成套技術在西禹高速 K1037+210 分離式立交等 7 座橋梁加固中應用,相較傳統粘貼鋼板工藝,作業效率可提高 35 %,單座橋綜合造價可降低 18 %。在山部長的講解下,師生深入公司生產車間一線,參觀了公司的多項核心技術與產品應用。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研究的土壤固廢膠結材料在鄠周眉高速 6 km 試驗段已經投入使用,每公里可消納建筑垃圾 2 300 t,碳排放降低 58%。生產該材料的干粉車間日產能可達100t,已形成“高摻廢、低能耗、高效率的量產能力,是陜西省內道路基層用固廢膠凝材料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在數字化技術盛行的今天,公路骨料投放、新材料研究及監測養護等方面也呈現出數字化分析趨勢,實踐隊員的研究項目“集料千分尺”重點聚焦于智慧公路建設,與骨料監測緊密結合,有望在公路數字化養護分析方面作出重要突破。
圖2 山部長帶領實踐隊參觀加固補強材料車間
實踐成果豐碩,閉環案例啟思此次實踐活動取得了巨大成果,實踐隊員不僅深入生產一線了解了行業發展現狀,還對科研落地轉化及聯系實際生產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今天看到的不僅是先進的設備,更是‘科研-產業-市場’閉環的鮮活案例。”實踐隊員王同學在參觀筆記中寫道。隊員文同學在返程大巴上寫下:“第一次真切感到,實驗室里0.01 g的電子天平,連著的是祖國公路上千萬噸級的材料安全。”張雷老師表示,“此次深入工廠一線的實踐調研意義重大。它不僅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寶貴的、直觀的學習機會,更為推動校企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后續將組織同學們把學習成果帶回學校,進一步優化“集料千分尺”算法模型,推動校企聯合攻關祖國公路難題,助力公路養護數字化升級。”

圖3 實踐隊員在陜西交控新材料有限公司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