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4 關注:
來源:大學生之聲
在抗戰勝利 80 周年這一承載著民族記憶與奮進力量的特殊年份,為深入傳承紅色基因、重溫歷久彌新的愛國主義精神,7月16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學“延魂永炙,紅炬長明” 紅脈傳承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進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 “抗大”)舊址,開展沉浸式參觀學習活動。作為暑期三下鄉實踐的重要一站,團員們在戰火淬煉的歷史現場回溯抗大師生 “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的奮斗歷程,在與 80 年前那段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隔空對話中,深刻感悟抗大精神的時代內涵,從革命先輩用熱血鑄就的精神豐碑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力量,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青年心中持續傳承、熠熠生輝。 群雕映初心,烽火憶崢嶸 —— 抗大紀念館里的歷史回響 7月15日16時,實踐團成員懷著崇敬之心踏入抗大紀念館。剛進門,一座震撼人心的群雕便映入眼簾,抗大師生們或專注研討、或神情堅毅,“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風與“抗大”旗幟相互映襯,背景中的寶塔山,更是瞬間將大家拉回到那段烽火連天的抗戰歲月,濃厚的歷史氛圍撲面而來。

圖為抗大紀念館入口雕塑 攝:張順
題詞照前路,史跡見丹心 —— 陳列展區中的抗大精神密碼
進入陳列展區,毛澤東同志為抗大的題詞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 尤為醒目。這不僅是抗大辦學的靈魂指引,更承載著革命先輩對理想信念的執著堅守,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特殊時刻,重溫這些話語,更添對先輩們愛國奉獻、浴血奮戰的敬意。透過珍貴的歷史照片、斑駁的文物史料,成員們了解到,抗大自1936年創辦起,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克服師資匱乏、物資短缺等重重困難,為抗戰培養出數以萬計的軍政骨干。從簡陋的窯洞課堂到殘酷的戰場前線,抗大師生以筆為戎、以學報國,把知識轉化為抗擊侵略者的強大力量,用青春熱血詮釋對國家的忠誠、對民族解放事業的擔當,生動展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圖為毛主席為抗大的題詞 攝:邱浚航
將帥風采映初心,苦樂歲月鑄精神 —— 烽火中的愛國擔當
在將帥墻前,實踐團成員們久久駐足。彭德懷、劉伯承等將帥的照片整齊排列,他們有的曾在抗大傳道授業,把實戰經驗傾囊相授;有的從抗大走出,帶著革命真理奔赴疆場。講解員講述著抗大學員在“白天生產、晚上學習”的艱苦條件下,堅持鉆研軍事理論、開展模擬作戰訓練的故事,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不怕吃苦、以苦為樂”的精神品質,也更深刻理解到抗戰勝利背后,無數人付出的巨大犧牲與不懈努力,這是愛國主義精神在烽火歲月里的生動實踐。

圖為實踐團成員瞻仰將帥墻 攝:邱浚航
遺物訴忠魂,赤心照千秋 —— 烽火中鑄就的和平啟示 “英勇犧牲”主題展區內,泛黃的書信、陳舊的遺物,無聲訴說著抗大學員為革命事業壯烈捐軀的英勇事跡。“為了民族解放,他們舍生忘死,這份對國家的赤誠熱愛和堅定信仰,太讓人震撼了!” 實踐團成員感慨道。一幅描繪抗大開學典禮的油畫,將時光拉回到往昔:簡陋場地中,師生們目光堅定,聆聽抗日救亡號召,那熾熱的愛國情懷穿越歷史,感染著現場每一個人,也讓大家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更清晰認識到如今和平的來之不易,堅定了傳承愛國精神、守護和平的決心。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烈士書信 攝: 邱浚航
研學悟精神,篤行向未來 —— 青春奮斗里的報國誓言 參觀過程中,成員們交流不斷。抗大師生在戰火中堅守辦學、為抗戰育才,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激勵著大家在專業學習中攻克難題,將來用所學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抗大的歷史是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讓大家明白紅色基因傳承的意義,要把愛國精神融入青春奮斗,以實際行動踐行報國之志。 17時許,參觀結束,實踐團成員在抗大紀念館前莊嚴佇立。此次抗大之行,是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抗戰勝利80周年的節點,讓大家觸摸歷史、感悟初心。安徽理工大學“延魂永炙,紅炬長明”實踐團將以此次參觀為契機,把抗大所承載的愛國主義精神帶回校園、融入實踐,讓紅色血脈在新時代青年奮斗中持續涌動,用青春力量續寫愛國篇章,讓抗大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在傳承中熠熠生輝,照亮新時代的逐夢征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青春動能。(通訊員:王錦泉 李垣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