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青年學子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增強民族責任感與使命感,8 月 1日,淮北師范大學三下鄉實踐隊走進淮南大通萬人坑教育館,開展以 “探尋歷史印記,汲取奮進力量” 為主題的參觀學習活動。
淮南大通萬人坑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期間,對中國煤礦工人進行殘酷剝削和血腥鎮壓的歷史見證。1938 年日軍侵占淮南煤礦后,強制數萬礦工進行高強度勞動,因勞累、疾病、虐待等原因死亡的礦工被隨意拋入大坑,形成了令人痛心的 “萬人坑”。如今,這里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通過大量文物、史料和場景復原,無聲訴說著那段屈辱而悲壯的歷史。
當日上午 10 時,實踐團隊在教育館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始參觀。在 “黑暗統治” 展區,銹跡斑斑的鐐銬、礦工們單薄的破衣爛衫、記錄著殘酷勞動制度的契約文書,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當年礦工們的悲慘處境;在 “不屈抗爭” 展區,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展現了礦工們在絕境中奮起反抗的英勇精神;而在萬人坑遺址現場,裸露的骸骨無聲地控訴著日軍的暴行,不少同學駐足凝視,神情凝重。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不時向講解員提問,詳細了解歷史細節,并用手機、筆記本記錄下關鍵信息。

(圖為萬人坑門口所拍攝圖片)
“看到那些骸骨旁標注的年齡,最小的才十五歲,和我們差不多大,我的心揪了一下。” 實踐隊隊員張同學哽咽著說,“他們在那樣的環境下還沒有放棄反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館內講解員表示:“紙上得來終覺淺,實地參觀讓同學們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種震撼是任何文字都無法替代的,希望他們能將這份感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教育館講解員王女士說道:“每次看到青年學生來參觀,我都很欣慰,只有讓年輕人了解歷史,才能讓他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此次參觀活動是淮師學子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讓團隊成員近距離觸摸歷史,深刻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侵略者的暴行,更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和歷史責任感歷史的塵埃雖已落定,但那段血淚交織的記憶永不能忘。通過此次參觀,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體會到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珍惜和平” 的意義。在此呼吁全體青年:銘記大通萬人坑中的苦難與抗爭,珍惜當下的和平與安寧,以先烈為榜樣,用知識和行動守護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讓愛國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