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7日,作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紅色故事青年說”實踐團隊的成員,我們在渭華起義紀念館度過了難忘的一天。在渭華起義紀念館,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訴說著1928年那段崢嶸歲月的革命故事。通過實地考察和深入研究,這些珍貴的實物細節為我們還原了起義時期的真實圖景,讓我們得以觸摸歷史的溫度。
軍用水壺:行軍路上的忠誠見證 這件飽經滄桑的軍用水壺是起義部隊的標準裝備,其表面的每一道磨損痕跡都記錄著革命戰士艱苦的行軍歷程。據紀念館文物保管員介紹:"這類水壺采用當時較為先進的鍍錫工藝制成,雖然現在看起來簡陋,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已是難得的軍需裝備。"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水壺底部"西北制造"的模糊字樣,不僅印證了陜甘地區當時的工業發展水平,更彰顯了起義部隊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
土制武器:人民智慧的生動結晶 展出的土槍、大刀等武器大多由農具改造而成,其中部分武器上還保留著使用者當年的刻痕標記。這些簡陋卻充滿力量的武器,不僅真實反映了當時群眾武裝的實際情況,更是研究渭華起義軍事斗爭的重要物證。每一件武器背后,都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勇氣,見證著普通百姓為革命事業做出的非凡貢獻。
革命標語:永不褪色的紅色誓言 "革命精神永放光芒"的標語是紀念館根據歷史資料精心復原的重要展品。研究發現,原標語采用當地特有的紅土混合桐油書寫,這種因地制宜的做法既體現了革命者的智慧,又象征著革命精神深深扎根于這片土地。更令人震撼的是,標語內容與館藏文獻記載的起義口號完全一致,這種跨越時空的呼應,讓歷史的回響在今天依然清晰可聞。
渭華起義紀念館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用最真實的方式講述著革命先輩的奮斗故事。這些珍貴的革命遺產不僅承載著過去的記憶,更在新時代繼續傳遞著紅色的精神火炬。當我們駐足凝視這些文物時,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聲,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精神力量。這種穿越時空的對話,必將激勵我們在新征程上繼續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