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和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中的重要講話,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特別是語言文字普及工作。近期,四川大學醫(yī)學前沿科學中心“尋找共同的足跡”成雅地區(qū)分隊攜手雅安市雨城區(qū)同創(chuàng)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在雅安市雨城區(qū)開展了主題為“四海同音,筆墨同心”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及普及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提高國家通用性語言文字普及程度是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的重要內容。四川省雅安市,有著彝、藏、族、羌等41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8萬,是少數民族種類及人口數量較多的地區(qū)。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孩子們的心靈”,伴隨“尋找共同足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號角,一群來自四川大學的返鄉(xiāng)學子,以青春之力、躬行實踐,在這個多民族美麗之城播撒“標準音”的種子。
本次活動面向雅安市雨城區(qū)的6~12歲青少年,以普通話推廣與漢字文化傳承為主題,設置“倉頡棋競技”“排列挑戰(zhàn)”“識物對對碰”“民族文化大交流”“寫好規(guī)范字大賽”五大模塊,寓教于樂、務實創(chuàng)新。該實踐旨在以語言為橋、以文字為媒,引導孩子們學習普通話和漢字,激發(fā)語言興趣,增強文化自信,推動民族團結。夏令營期間,孩子們踴躍互動、悉心聆聽科普知識,與實踐團隊相處融洽。實踐調研顯示,活動后小朋友對普通話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了66%,普通話繼續(xù)學習意愿提高了79%,用普通話與其他民族小朋友交流的意愿提高至88%,書寫規(guī)范度明顯改善。此次活動既加深了孩子們語言文化認知,也激發(fā)了他們對中國文字、中華民族的熱愛。
短暫的時光里,實踐團隊與34名孩子們同行,從 “漢字起源”“認識普通話”“民族語言”“規(guī)范書寫”到“普通話故事”,生動活潑的教學互動,讓普通話轉換為民族文化的表達媒介,讓漢字搭建起承載文化與情感的橋梁。 “我們要讓每一位孩子都能自信地用普通話分享家鄉(xiāng)故事,讓他們在漢字的世界里探尋民族的根。”這是實踐團隊的初心與宗旨,也是對漢字推廣最美好的愿景。未來,團隊將繼續(xù)推進語言文字普及,創(chuàng)新性融合教育與文化傳承,讓“四海同音,筆墨同心”的精神在更多少數民族地區(qū)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