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下午,在參觀完制墨車間后,TFO智能數遺小組移步描金與歙硯車間,感受傳統藝術的細膩之美。
老師傅們手持細如發絲的毛筆,蘸取金粉,在素凈的墨錠上勾勒山水、花鳥、書法圖案。輕盈的筆觸精準落于方寸之間,原本質樸的墨錠瞬間因金色紋飾而煥發生機,冰冷的墨品仿佛被注入鮮活氣韻,盡顯“墨上添金”的雅致意境。一旁的歙硯制作區,匠人正打磨石材,硯臺的紋理在光影中流轉,與徽墨的烏黑形成巧妙呼應,展現著徽州非遺“剛柔并濟”的特質。

老胡開文墨廠車間工人制墨打磨現場。 鄭豐燦 攝
探秘的最后一站是墨廠博物館。泛黃的歷史檔案、斑駁的老照片、不同時期的墨品陳列,無聲訴說著胡開文墨廠從清代創立至今的風雨歷程——既有戰亂時期的艱難堅守,也有新中國成立后的技藝革新,更有新時代在非遺保護浪潮中的煥新發展。老工人們的講述中,既有對“守藝”的執著,也有對“創新”的思考,讓“活態傳承”的意義愈發清晰。


探秘墨廠博物館。 鄭豐燦 攝

TFO智能數遺特別行動小組合照。 鄭豐燦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