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號召,深入探究特色農業發展路徑,助力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產業,寧德師范學院數理學院“霞嶼逐光,山海探興”實踐隊于2025年7月13日至15日,深入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柏洋鄉,聚焦山地水稻與葡萄特色產業,開展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走進田間地頭,對話村委干部與種植農戶,親身體驗農事操作,旨在解碼柏洋鄉依托山地資源稟賦、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振興密碼,為山地鄉村農業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一、探稻路,梯田疊翠藏匠心
村書記詳細介紹,面對山地多、溫差大的環境特點,柏洋鄉農戶歷經多年實踐,成功篩選出中浙優8號、坤兩優1號、紫兩優737(珍貴紫米品種)、閩江兩優727等一批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適栽水稻品種。從精細育秧、合理密植插秧,到科學的水肥調控和綠色病蟲害防控,一套成熟的山地水稻種植技術體系日臻完善,成為糧食穩產增收的核心保障。
二、興葡園,山海滋養結碩果
翌日,實踐隊將目光投向柏洋鄉另一張閃亮的農業名片——巨峰葡萄。在鄉書記的引領下,隊員們踏著晨露走進連片的鋼架葡萄大棚。
實踐的第一課便是學習葡萄套袋技術。經驗豐富的果農現場示范操作流程,強調技術要點。隊員們隨即動手實踐,在指導下小心翼翼地撐開紙袋,輕柔包裹果穗,再用細鐵絲固定袋口。這看似簡單的“穿衣”工序,實則是葡萄品質保障的關鍵一環。
果農向隊員們闡釋了套袋的多重價值:有效隔絕病蟲害侵襲,顯著減少農藥使用與殘留;避免陽光灼傷導致果皮開裂,確保果實色澤均勻亮麗;最終提升葡萄的商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現在都講究綠色、生態,套袋后的葡萄更安全、品相更好,自然能賣出好價錢!”果農大叔自豪的笑容感染了大家。這小小的果袋,儼然成為葡萄的“黃金甲”,更是農戶們增收致富的“希望袋”,承載著柏洋鄉發展特色精品農業的愿景。
葡園之行,實踐隊不僅親身體驗了先進的果園管理技術,更直觀感受到特色產業對鄉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的強大驅動力。
三、匯民智,解碼振興新動能
?。ㄒ唬┑咀鞲?,科學生產
村書記首先介紹了全鄉農業概況。水稻作為傳統支柱,種植面積穩定在10500畝左右。得益于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水源,加之近年來優質品種的引進和科學種植技術的推廣,柏洋水稻在產量和品質上穩步提升。
?。ǘ┢舷闼囊?,特色引領
談及葡萄產業,種植戶們熱情分享了品種選育的心得、棚架搭建的經驗以及精細化管理(如適時打藥滅菌、套袋)的要點。隊員們恰逢其會,不僅觀摩了滅菌作業,更在書記和農戶的現場指導下,再次參與到葡萄套袋的農事勞動中,深化了對技術細節的理解。
通過密集的走訪交流,實踐隊對柏洋鄉水稻、葡萄產業的種植模式、技術應用、銷售渠道及面臨挑戰形成了全面深入的認識。隊員們一致認為,柏洋鄉立足山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徑清晰,其科學化種植技術和多元化經營理念成效顯著,為類似條件的鄉村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
為期三天的柏洋鄉社會實踐,使“霞嶼逐光,山海探興”實踐隊深刻體會到科技興農、產業富民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地位。柏洋鄉依托山地特色,精耕水稻傳統產業,做強葡萄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因地制宜的發展之路。隊員們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農業知識,更被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的實干精神所鼓舞。
未來,實踐隊將認真梳理總結此次調研成果,形成詳實報告,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柏洋鄉山地農業特色與發展經驗,講好這里的鄉村振興故事。同時,隊員們也期望能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地方需求相結合,為柏洋鄉乃至更廣大鄉村的農業現代化、產業升級貢獻綿薄之力,讓青春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