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刻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把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承好、傳播好的重要指示,7月8日,實踐隊走進永和鎮巴厝村,聆聽非遺故事,用專業知識為村民送去健康關懷。通過此次活動,實踐隊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總書記關于文化傳承與民生關懷的重要指示,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在文化傳承與民生服務中的責任與擔當。
實踐隊成員與巴厝村工作人員合影
一、非遺技藝,古韻今傳 上午,在村委會林阿萍與當地志愿者的帶領下,實踐隊來到傳承打城戲的老人家中。當我們談及這項古老技藝,老人臉上滿是自豪,激動地說著比劃著招式,時而娓娓道來經典橋段。“李五修洛陽橋”“陳三五娘”等古老傳說在他們口中變得鮮活立體。這些非遺技藝的細節和故事,只有老一輩才知道,老人繪聲繪色,讓隊員們仿佛身臨其境,不僅觸摸到非遺技藝的肌理,更讀懂了其中流淌著的文化基因與人間溫情。
實踐隊隊員翟得巧記錄老人所講的非遺技藝的故事和細節
二、健康服務,情暖人心 在與林阿萍的交談中,實踐隊了解到當地居民健康意識薄弱,基層醫護人員缺乏,醫療水平仍相對低下。面對這一情況,實踐隊深刻認識到,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基層的具體體現。基層群眾的健康需求是民生福祉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增強群眾健康意識,正是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環節。
隊員們便趁著集市人員密集、流動性大的良好契機,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在當地村委會的幫助下,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測量血壓服務,教授海姆立克急救法,示范止血包扎等實用性的技能。同時,實踐隊員們為居民普及高血壓的相關知識,從基礎認知到實際行動,兼顧老人的理解能力和生活場所,引導村民重視高血壓疾病。
實踐隊隊員黃晶語為巴厝村村民進行血壓測量服務
實踐隊隊員方軼濤為巴厝村村民示范嬰兒海姆立克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和人民負責。此次巴厝村之行,讓我們感悟到了傳統文化底蘊,這是對歷史的尊重;為老人義診,體會到了基層健康關懷的意義,這是對人民的擔當。活動雖已經結束,但老人講述技藝時的專注、測量血壓時的信賴,都成為了珍貴的回憶。未來,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為傳承文化、增進人民健康貢獻力量。
供稿人:2024級臨床醫學4班翟得巧
發布:蔣鷺婷
廈門醫學院臨床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