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負責公眾號制作工作,這段經歷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對社會實踐與新媒體傳播融合的認知之路,帶來諸多深刻感悟。
一、以文字為橋,傳遞實踐溫度
公眾號是實踐活動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每一篇推文都承載著活動的意義與溫度。在撰寫文案時,我需深入挖掘活動細節,從英語課堂上孩子們跟讀單詞的清脆聲音,到紅色故事課里孩子們眼中閃爍的崇敬光芒,再到紀念館研學中那莊重氛圍里的每一次駐足。這些細節是活動的靈魂,我要將其轉化為生動的文字,讓屏幕前的讀者能透過文字,觸摸到實踐的真實質感。
比如在描述英語課堂“毛毛蟲的奇幻之旅”時,我聚焦于孩子們從羞澀跟讀,到隨著故事表演逐漸放開的變化,還有志愿者們巧妙用數字故事賦能教學的創新。通過細膩文字,把課堂上的歡樂與知識傳遞的溫暖,精準傳遞給讀者,讓大家感受到教育幫扶不只是知識傳授,更是一場充滿愛與創意的心靈互動。這讓我明白,文字是連接實踐與公眾的情感紐帶,唯有用心捕捉、真誠書寫,才能讓這份溫度跨越屏幕,抵達更多人心中。

二、借排版之力,打造視覺盛宴
排版是公眾號的“顏值擔當”,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面對實踐活動豐富的內容,如何合理布局、巧妙搭配色彩與元素,是我不斷探索的課題。在排版過程中,我遵循簡潔清晰又富有童趣的原則,契合“童心筑夢”的活動主題。

針對不同板塊,如課程回顧、研學紀實等,選用對應的插畫與分隔線,讓內容板塊既清晰區分又和諧統一。搭配溫暖色調的背景,營造出輕松活潑的氛圍,就像為文字穿上一件合適的“外衣”,助力內容更好地呈現。同時,注重圖文排版的節奏感,文字與圖片交替出現,避免讀者視覺疲勞,引導他們沉浸式閱讀。每一次調整排版,都是在打磨一件視覺作品,讓實踐活動的精彩,不僅能被讀到,更能被“看到”,以直觀的視覺沖擊,加深公眾對活動的印象與理解。
三、從傳播角度,放大實踐價值
公眾號作為新媒體傳播平臺,肩負著放大實踐價值的使命。在運營過程中,我需思考如何讓實踐活動被更多人關注,傳遞正向社會價值。通過優化標題,運用簡潔有力又富有吸引力的表述,抓住讀者眼球,激發大家的閱讀興趣。
我深知公眾號發揮的作用,它讓社會實踐不再局限于現場參與的人群,而是成為一種可傳播、可擴散的社會正能量,吸引更多人關注鄉村兒童教育、紅色文化傳承等議題,凝聚社會共識,這也是社會實踐通過新媒體延伸價值的重要體現。
四、于協作之中,收獲成長力量
公眾號制作并非單打獨斗,而是團隊協作的成果。與實踐團隊成員溝通,獲取第一手活動素材、精彩瞬間,他們在一線的觀察與感悟,為文案提供鮮活內容;和負責攝影、設計的伙伴配合,挑選合適圖片、定制專屬插畫,讓視覺呈現更完美。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傾聽不同聲音,尊重團隊成員的創意與想法,共同打磨出優質推文。
這種協作,讓我明白個人力量的有限與團隊智慧的無窮,也培養了我的溝通協調能力。每一篇公眾號推文的誕生,都是團隊協作的成果,它見證了我們為傳播實踐價值共同努力的過程,也讓我在協作中收獲了友誼與成長,懂得了在集體中相互扶持、共同進步,才能走得更遠。

五、悟責任之重,堅守初心使命
負責公眾號制作,讓我深刻意識到肩負的責任。我們傳遞的不僅是活動信息,更是實踐團隊的努力、鄉村兒童的期待、社會對公益與教育的關注。每一個文字、每一張圖片,都承載著真實的故事與情感,容不得半點敷衍。
在傳播紅色文化課程時,要確保歷史講述準確、情感傳遞真摯,因為這關乎紅色精神的傳承;宣傳教育幫扶成果時,要客觀真實展現孩子們的成長與志愿者的付出,因為這涉及社會對公益實踐的信任。這份責任讓我更加嚴謹對待工作,認真核對每一個細節,力求推文既具傳播力,又有公信力。它也讓我堅守助力社會實踐傳播、為鄉村兒童筑夢發聲的初心,明白新媒體工作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公益事業、為社會美好傳遞一份力量,這份初心使命,將激勵我在未來繼續用公眾號傳遞更多溫暖與價值。
“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 暑期社會實踐的公眾號制作之旅,是一段充滿挑戰與收獲的旅程。它讓我在文字、排版、傳播、協作與責任中穿梭成長,懂得了新媒體與社會實踐融合的力量。未來,我將帶著這份感悟,繼續用公眾號講述更多有溫度的實踐故事,讓 “綠芽” 的力量,借新媒體之風,吹向更廣闊的天地,助力更多童心筑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