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教育活動。在團隊學生黨員的帶領下,少先隊員懷著崇敬之心走進周恩來紀念館,通過參觀主館珍貴史料、瞻仰銅像廣場、參與附館互動體驗,近距離體悟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志向與鞠躬盡瘁的公仆情懷。這場沉浸式的紅色研學之旅,既讓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在孩子們心中扎根發芽,更讓青年黨員在講解服務中重溫初心使命,真正實現了紅色基因的代際傳承。
活動伊始,莊嚴肅穆的周恩來銅像廣場上,實踐團隊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紀念儀式。學生黨員代表向孩子們講述銅像的象征意義:高7.8米的設計呼應總理78年的人生歷程,基座四周的四組浮雕,分別展現總理在青年求學、革命斗爭、國家建設和外交工作四個時期的卓越貢獻。黨員志愿者特別說明,銅像面朝東方,寓意總理始終心系祖國發展。講解過程中,孩子們專注聆聽,不時記錄要點。隨后,全體人員在銅像前整齊列隊,向銅像行少先隊禮,以此表達對周總理的崇高敬意。

在“主館人民總理周恩來”基本陳列展區,孩子們依次參觀了“求學勵志”、“革命歷程”、“建設偉業”和“晚年歲月”四個主題展區。展區內500余件珍貴文物,生動勾勒出周總理光輝的一生。在“革命歷程”展區,學生黨員重點講解了一件特殊展品——周總理穿了幾十年的軍裝。這件軍裝整齊綴著18個補丁,袖口和領口雖磨損嚴重,卻漿洗得潔凈如新。學生黨員告訴孩子們,這件軍裝正是總理勤儉節約生活作風的生動見證。
展區最后一部分陳列著周總理的工資單與家庭開支賬本。賬本上一筆筆收支記錄得詳盡清晰,其中不乏捐助困難同志的款項。學生黨員向孩子們介紹,總理每月都將工資的三分之一用于幫助他人,自己卻始終過著極其簡樸的生活。
學生黨員帶領少先隊員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互動式學習活動,讓紅色精神在實踐體驗中得以傳承。在“周總理的一天”情景體驗區,孩子們化身“小總理”,模擬批閱文件、接待群眾等工作場景,聲臨其境感受總理忙碌而充實的日常。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書法體驗區,黨員耐心指導少先隊員臨摹總理手跡,隨后大家將作品制作成紀念書簽,留存這份獨特的紅色記憶。
來到文物互動區,孩子們親手觸摸總理遺物的復制品,仔細觀察補丁睡衣、舊眼鏡等實物細節,仿佛能觸摸到那段艱苦樸素卻意義非凡的歲月。紅色故事會上,學生黨員以“你問我答”的形式,生動講解總理生平事跡,還組織孩子們分組創作“我心中的周爺爺”主題繪畫,用畫筆勾勒出他們心中總理的光輝形象。活動特別設置了“時空信箱”環節,少先隊員們紛紛提筆寫下想對總理說的心里話,將崇敬與思念融入字里行間。
活動最后,全體人員齊聚紀念館前,舉行簡短而莊重的宣誓儀式,重溫入隊誓詞,合唱紅色歌曲。通過這些沉浸式、互動性強的學習形式,學生黨員引領少先隊員在實踐體驗中深刻感悟周恩來精神,讓紅色基因在新一代心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芒。

在周恩來紀念館外的自然環境中,學生黨員還組織少先隊員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在紀念館周邊的紀念園區,黨員帶領孩子們觀察記錄不同季節的植被變化,認識總理生前喜愛的海棠、梅花等植物;沿著館外“總理足跡”步道,隊員們動手繪制簡易路線圖;登上觀景平臺,大家參與“最美視角”攝影活動,用鏡頭定格紀念館與周邊環境的和諧景致。黨員指導少先隊員采集落葉、花瓣等自然素材,精心制作“四季的思念”主題植物標本冊。這些戶外實踐活動將自然教育與紅色教育相融合,讓孩子們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體悟周總理熱愛自然、崇尚簡樸的生活態度,進一步深化對偉人精神的理解。
此次“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紅色研學活動,通過館內參觀感悟、互動體驗傳承與戶外實踐延伸,讓周恩來總理的崇高精神跨越時空,在青年黨員與少先隊員心中形成共鳴。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播下了紅色種子,更讓青年一代在傳承中筑牢初心,以實際行動踐行“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使命,讓偉人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