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常州市紅梅東村社區,以“精神宣講+體育體驗”的創新形式為紐帶,將三杰故里的紅色基因、季札掛劍的誠信風骨與射投蹴鞠的古韻新聲巧妙串聯,為社區的孩子們獻上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讓紅色記憶與傳統智慧在互動體驗中煥發新的光彩。
活動伊始,志愿者播放了一段展現中共早期革命歷程的震撼視頻,瞬間將在場者拉入厚重的歷史語境中。“大家知道中國共產黨早期有哪些重要領導人嗎?”隨著提問聲落,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三位“常州三杰”的革命故事徐徐鋪展,讓孩子們在沉浸式中觸摸歷史的溫度。
PPT上,瞿秋白首譯《國際歌》中文版、以犀利雜文刺破時代迷霧的生平軌跡清晰呈現,其雜文片段讓同學們屏息凝神,小組討論中孩子們從文學作品與革命實踐多維度探究其貢獻;張太雷“謀天下人永久的幸福”的家信誓言,在角色扮演中讓孩子們體會到沉甸甸的責任,廣州起義場景的重現更讓“犧牲”化作滾燙的信仰符號;惲代英“浪遏飛舟”般的演講激情令全場靜穆,知識競賽中關于進步刊物、青年運動主張的搶答,讓革命記憶在互動中深植心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觸摸到歷史的溫度。
志愿者以“季札掛劍”的典故續接精神脈絡,讓春秋時期的青銅劍影與革命熱血交相輝映:吳國公子季札出使途中,察知徐君愛其佩劍卻未言明,待返程時徐君已逝,他仍將劍掛于墓樹,留下“內不欺己,外不欺人”的千古箴言。“考試不作弊是誠信,網絡不造謠是清醒,團隊不推諉是擔當。”當志愿者將這份千年信義與青少年的日常點滴相連,孩子們頻頻點頭,古老美德便在新時代的語境里,有了鮮活可感的注腳。

如果說精神宣講是心靈的深度對話,那么“射投蹴鞠,古韻新燃”體驗課便是文化的動感演繹。體驗課上,志愿者耐心為孩子們糾正姿勢:“背部挺直,手臂放松,箭要順著力量走。”從古代軍事技能到禮儀競技,再到現代體育項目,志愿者們用生動的簡筆畫梳理射箭發展史,還特別講述了常州地方志中“射以觀德”的記載——古人借射箭錘煉心志,而今孩子們拉弓瞄準的剎那,也在弓箭的張力中體會著專注與沉穩的力量。
投壺體驗環節,志愿者們娓娓道來這項活動與常州的深厚淵源:由春秋戰國射禮演變而來的投壺,曾是常州歷史上文人雅集、民俗活動中常見的雅致項目。講解剛畢,孩子們便按耐不住躍躍欲試。投壺桶旁,有的凝神靜氣,箭支穩穩入壺,引得滿堂喝彩;有的大膽嘗試新奇姿勢,雖未命中,卻也帶來陣陣笑聲。“以前只在電視劇里見投壺,沒想到自己玩這么有意思!”一位小朋友笑著說道。一次次投擲間,不僅是對技巧的摸索,更是對千年運動記憶的重拾,古雅的投壺場景,就這樣在社區里重現蓬勃生機。
最熱鬧的當屬介紹蹴鞠的環節。隊員展示的《常州府志》記載清晰顯示,宋代此地便有“蹴鞠巷”的地名。孩子們饒有興致地聽隊員講解:“這是足球的老祖宗,唐宋時常州文人百姓都愛踢。”話題轉到現代,當提及蘇超常州隊場均4萬觀眾的熱烈盛況、球迷創作的方言助威歌,以及奧體中心外的仿古蹴鞠表演時,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老游戲也能變成新潮流!”
此次“綠芽七彩行·童心筑夢齊”實踐活動,以紅色基因鑄魂、以誠信風骨育人、以傳統體育潤心,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與歷史對話、與文化共鳴。團隊成員用創新形式架起連接古今的橋梁,不僅讓革命精神與傳統美德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更讓文化傳承有了青春洋溢的生動表達。未來,實踐團隊將持續以“童心筑夢”為紐帶,讓更多孩子在觸摸歷史溫度、感受文化魅力中,成長為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的新時代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