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長安大學建筑學院“族韻共融·熱貢新聲”實踐隊深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郭麻日村,開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專項調研,通過實地探訪傳統村落與深度對話非遺傳承人、基層黨員干部,解碼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鮮活實踐。
古堡唐卡間,觸摸民族文化的交融血脈
實踐隊首站抵達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郭麻日古堡。隊員們穿行于保存完好的傳統街巷與民居,切身感受土、藏民族建筑風貌的獨特魅力與和諧交融。在古堡深處,林高瑞老師與隊員們拜訪了土族唐卡手藝人。盡管存在語言差異,村民的熱情與開放的文化態度迅速消弭了溝通障礙。手藝人們細致展示了唐卡繁復的制作技藝,闡釋畫作中蘊含的土、藏傳統信仰與美學觀念,使隊員們深刻體悟到不同民族藝術在熱貢大地上共生共榮的深厚底蘊。“顏料背后是共同的匠心,畫布之上是相通的精神追求。”馬婷在記錄中寫道。黨支部引領,擘畫民族團結的基層實踐
當日下午,實踐隊與郭麻日村黨支部書記尕桑當周展開深度座談。據尕桑當周介紹,該村以土族為主體,兼有藏族等民族共同生活。村黨支部作為民族團結的堅強核心,現有57名黨員(均為土族、藏族),通過常態化政策宣講、精心組織民俗節慶活動,持續深化“中華民族一家親”理念,有力夯實村域層面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基。黨支部正積極引導唐卡、木雕等非遺傳承人創新創作主題,將“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等時代命題融入傳統技藝,讓古老藝術煥發凝聚人心的新活力。尕桑當周特別提及,當地盛大的傳統節慶“六月會”歷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今年更與省級民族運動會交融共振。“各族兒女同慶共舞、商貿往來的場景,正是郭麻日村民族關系和諧共生的生動寫照,”他表示,“這既是文化盛宴,更是共同體意識的具象表達。”長安大學“族韻共融·熱貢新聲”實踐隊此行以建筑與人文的雙重視角,見證了郭麻日村以黨建為引領、以文化為紐帶,在守護民族特色中實現深度交融的基層路徑。古堡的夯土墻、唐卡的絢麗色彩、六月會的歡歌共舞,共同勾勒出一幅多民族“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生動畫卷,為青年學子理解與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具象而深刻的田野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