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是全國重點紀念館之一,致力于弘揚革命傳統,教育后人銘記歷史、感恩奮斗。每年吸引大量國內外游客和學者前來參觀學習,是合肥市的重要文化教育基地之一。2025年7月16日,淮北師范大學23級信息安全的學生在合肥市渡江戰役紀念館進行了為期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次活動旨在通過參觀展覽、深入學習歷史資料和參與講座,加深對合肥渡江戰役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

圖為渡江戰役紀念館的勝利塔與總前委雕像胡于亞拍攝
渡江戰役,也稱京滬杭戰役,歷時42天,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一舉突破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并以運動戰和城市攻堅戰相結合,合圍并殲滅其重兵集團。此役,人民解放軍傷亡6萬余人,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等大城市,以及江蘇、安徽兩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為而后解放華東全境和向華南、西南地區進軍創造了重要條件。

圖為講解員講解戰時形勢胡于亞拍攝
渡江戰役紀念館主體建筑體現的是水與戰艦的主題,巨大的館身像兩艘雄偉戰艦并排行駛在水面,向前直指南方的長江。整個館體地面南北長107米、寬39米,艦首跨度35米、懸挑高度44米;館身以49°角向前傾斜,象征渡江戰役紀念館展出文物956件,其中一級文物11件(8套)、二級文物38件(21套)。

圖為紀念館內部分展品胡于亞拍攝
紀念館以基本展陳《百萬雄師過大江》為主線共展出歷史照片、文物、油畫、雕塑2500余件。館內陳列有《渡江戰役展覽》,室內藝術群雕"勝利之師",紀錄片《八百將士憶渡江》,時任第三野戰軍21軍第61師政治部主任李清泉渡江戰役日記本、1949年由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授予肥西義城鎮塘西村孫玉友的渡江船工光榮證、1951年2月安徽阜陽市潁上縣第一任縣長邵見秋贈第15軍44師130團重炮連戰士馬懷千(謙)的牌匾。代表藏品《百萬雄師過大江》陳列反映了渡江戰役全過程,再現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篇章。《百萬雄師過大江》陳列以渡江戰役進程為主線,包括戰前中國國內與國外形勢、戰役的決策和部署、戰役經過、歷史意義,展示了中共中央和總前委的運籌帷幄、人民支前等重要內容。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
圖為藝術群雕“勝利之師”胡于亞拍攝
在紀念館內,學生認真觀看了展覽陳列的珍貴歷史文物和實物,通過詳細的介紹和講解,全面了解了渡江戰役在中國抗戰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他們特別關注戰斗策略、戰術部署以及當時民眾生活的情況,深刻體會到了抗戰歲月中人民的團結和英勇奮斗的精神。
圖為志愿者沿廳參觀紀念館陳列展品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僅僅是了解了歷史事件,更是從中汲取了力量和啟示。他們表示,將繼續在學術和社會實踐中發揮作用,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先輩們的愛國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