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導廣大青年學子投身“百千萬工程”建設熱潮,將課堂所學、專業特長與鄉村振興實踐、地方實際需求相結合,7月8日至12日,廣東工業大學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百千萬工程”“星火鄉傳”突擊隊赴江門恩平市開展“專業賦能+紅色教育”鄉村振興實踐服務活動。

圖為突擊隊在恩平市潤遠環保有限公司合照 黃品攝
生態賦能:校地企協同,繪就環境治理新圖景
突擊隊以專業所長為支點,與江門市恩平市構建起“校地企”協同的生態治理共同體。
雙方圍繞地方痛點深度對接,召開座談交流會。與會雙方結合校院相關科研團隊在水環境監測、水污染治理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優勢,圍繞當地面臨的技術難題進行探討,初步搭建雙方的技術合作橋梁,為高校科研方向與地方需求的“同頻共振”作出努力。

圖為突擊隊在江門市生態環境局恩平分局座談會交流現場 黃品攝
隨后,突擊隊前往恩平市潤遠環保有限公司城區污水處理廠與農村污水處理站參觀,在廠長何競超的介紹下,隊員們了解了污水處理的全部流程,對比分析了城區智能中央控制平臺的實時監測系統、龐大處理構筑物群的高效運轉和農村污水處理的特色運營模式,跨越“課堂理論”與“產業實踐”的鴻溝。同時,通過規范采集當地河道水樣,將河道原水與污水處理廠尾水比對分析,用科學數據評估治理成效,深化專業實踐,校地聯合破解“農村環境治理難”的困境。

圖為突擊隊隊員參觀智能檢測系統 黃品攝

圖為突擊隊參觀城區污水處理廠 黃品攝

圖為突擊隊參觀農村污水處理站 黃品攝

圖為突擊隊隊員采集河道水樣現場 黃品攝
紅色鑄魂:追尋紅色足跡,激活鄉村振興精神動力
突擊隊以紅色資源為紐帶,與恩平當地共同挖掘革命記憶,傳承紅色基因,為鄉村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在天村第一黨支部舊址和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家馮燊故居,突擊隊深入了解天村第一黨支部作為恩平首個基層黨組織的奮斗歷程,學習馮燊同志獻身革命的感人事跡。結合馮燊的名言“到困難中去,以困難解決困難”,現場進行了微黨課的講授,強調黨員要學習革命前輩直面困境、在實踐斗爭中破解難題的革命精神。隨后,全體成員重溫入黨誓詞,鏗鏘誓言彰顯新時代黨員傳承薪火、砥礪擔當的堅定意志。

圖為突擊隊參觀天村第一黨支部 林俊杰攝

圖為突擊隊參觀馮燊故居 林俊杰攝

圖為突擊隊微黨課講授現場 黃品攝

圖為突擊隊重溫入黨誓詞 黃品攝
在圣堂鎮塘龍村黨群服務中心,突擊隊與村委會支部書記吳素霞交談,了解當地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同時開展面對面“五老精神”對話活動,與“五老”代表——當地老教師、老校長、老黨員唐儒贊深入對話。唐儒贊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理念。他以其近40年深耕基層教育的經歷囑托大學生們“堅守初心、勇于擔當”,讓隊員們深刻理解“五老精神”與鄉村振興的內在關聯,凝聚起“老中青”協同的力量。

圖為突擊隊與吳素霞、唐儒贊交流對話 黃品攝
在圣堂鎮唐明照故居與唐明照紀念館,突擊隊成員通過實物、史料深切感悟先輩“不畏艱難、矢志奉獻”的品格,領略唐明照畢生為黨為國建立的功勛,打破歷史隔膜,將精神感召內化為責任擔當,激發師生將“愛國情”轉化為“興鄉行”的使命感。

圖為突擊隊在唐明照紀念館合照 黃品攝
薪火相傳:播撒綠色種子,厚植紅色情懷?
為促進生態文明教育與生態實踐有機融合,培養具有良好生態認知水平優秀學子,突擊隊在圣堂鎮圣堂中學開展“生態文明+紅色思想”雙主題融合宣講活動。一方面,通過現場講解、凈水科普小實驗、垃圾分類互動游戲等環節普及生態環保知識,將污水處理原理與生態知識轉化為可感可知的體驗,樹立學生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合力;另一方面,通過圖片展示、互動交流等形式,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以及恩平當地的革命記憶,厚植了青年學子愛黨愛國情懷。


圖為突擊隊在圣堂中學進行雙主題融合宣講課堂現場 黃品攝
此次“百千萬工程”實踐活動以“空間串聯+內容分層”的方式,通過校、地、企、社多方聯動,將理論扎根實踐土壤,深化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和“百千萬工程”內涵的理解,強化歷史認同感與使命擔當,推動更多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譜寫生態文明育人新篇,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