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愛心如螢。常州大學夏日螢火愛心團隊近日走進溧陽市溧城街道東升社區,以"沉浸式安全教育+體驗式紅色教育"的創新模式,為社區兒童帶來別開生面的暑期實踐活動。團隊充分發揮高校志愿服務優勢,聯動當地消防中隊等專業力量,通過"消防探秘"與"紅色匯演"兩大主題活動,為孩子們構筑起立體化的成長課堂。
探秘“火焰藍”,安全種子植心田
7月18日,一場特殊的"職業體驗課"在溧陽消防中隊展開。在志愿者引導下,30余名社區兒童零距離接觸消防救援裝備。消防員詳細展示了各種消防救援“神器”,從功能各異的滅火器到專業的切割器、破拆工具組,現場演示液壓剪擴鉗、熱成像儀等專業設備時,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嘆;最讓孩子們興奮的莫過于親身體驗環節:試穿厚重的消防戰斗服、戴上沉甸甸的頭盔,親身感受這份守護生命的重量,志愿者李楠和六年級學生張堯哲在消防員幫助下穿上近20斤重的滅火防護服后感慨:"原來消防員叔叔每天要背著這么重的裝備奔跑!"在消防員叔叔的專業指導和保護下,孩子們更是勇敢地握緊了高壓水槍,當強勁的水柱噴涌而出時,訓練場上充滿了驚嘆與歡呼,消防員日常的艱辛與英勇也在此刻深深烙印在孩子們心中。
實踐體驗后,一場生動的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在會議室進行。消防員借助PPT,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了家庭防火、火場逃生技巧、正確報警等關鍵知識。通過互動問答等形式,將"彎腰低姿捂口鼻"、"小火快逃,濃煙關門"等逃生要訣化作朗朗上口的安全口訣,為孩子們筑起一道堅實的暑期安全防線。

童聲頌紅色,精神薪火代代傳
次日,東升社區暑托班的教室又變成了紅色劇場。常州大學夏日螢火志愿團隊精心策劃的紅色文化匯演溫情上演,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解讀信仰,傳遞力量。
匯演在歡快熱烈的氛圍中拉開帷幕。志愿者們巧妙地將紅色精神與時代文明相結合。快板表演《垃圾分類》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用童謠的形式將環保理念和守護家園的責任感輕松傳遞,讓孩子們明白建設美麗中國就在日常舉手之勞間。
隨后上演的短劇《山間的“鹽”語》深情演繹了革命戰爭年代感人的軍民魚水情。小演員們真摯的表演,生動展現了革命年代少年兒童的智慧與勇敢,讓那段崢嶸歲月不再是課本上遙遠的文字,而化作了孩子們心中升騰的敬意與感動,悄然播下愛國、擔當與勇氣的種子。
匯演的高潮在激昂的合唱中到來。志愿者與孩子們共同唱響《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的誓言鏗鏘有力,“敢將日月再丈量”的豪情直沖云霄。嘹亮的童聲里,是紅色基因的傳承,是時代使命的召喚,每一個挺直的小小脊梁仿佛都在宣告:“強國有我,未來可期!”

螢火微光,照亮成長之路
連續兩日的活動,是常州大學夏日螢火愛心團隊暑期實踐的生動縮影。志愿團隊歷經1個月的籌備開發出適齡化課程,通過鏈接社區資源、攜手專業力量(消防中隊),成功搭建了實踐育人的平臺。對于常州大學夏日螢火愛心團隊的志愿者們而言,此次實踐不僅是服務社會的行動,更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成長歷練。從前期對接消防中隊、設計互動課程,到現場組織活動、帶領孩子們沉浸式體驗,志愿者們在實踐中提升了溝通協調、應急處突等綜合能力。
據悉,常州大學夏日螢火愛心團隊已與東升社區達成長期合作意向,將常態化開展暑期支教及安全教育系列活動。東升社區黨總支書記史志潔指出:"這種校地共建模式既為大學生提供了穩定的實踐平臺,也讓社區兒童獲得持續性的成長陪伴。團隊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結合社區需求,持續優化"安全守護+紅色傳承"特色課程體系,并建立"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專業機構"三方聯動機制,確保實踐活動長效化、品牌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