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七月的溧陽社區迎來暑熱,常州大學石油工程學院團委實踐部的師生們以"實踐育趣·安全鑄防"為主題,通過冰粉制作與反詐教育的創新融合,在社區課堂中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育人實踐。這場兼具趣味性與實效性的活動,既讓孩子們收獲了勞動創造的喜悅,也在寓教于樂中筑牢了安全防護意識。
晨光里的匠心:勞動教育中的創造啟蒙
凌晨五時,實踐團隊已開始標準化處理食材:將隔夜冷藏的涼粉切分為透亮方塊,采用無菌操作封裝火龍果、芒果等新鮮果料,精確配比紅糖漿濃度。當孩子們踏入教室,映入眼簾的是整齊陳列的消毒刀具、分裝食材及操作流程圖。在教師示范環節,志愿者通過"基底制作-果料造型-糖漿澆注"三步驟分解教學,重點強調刀具握持角度、食品保質期識別等實操要點。活動不僅培養了勞動技能,更通過"水果幾何拼接""糖漿流體實驗"等環節,激發青少年的空間想象力與審美創造力。
課堂中的警醒:安全教育下的思維重構
在反詐教育模塊,團隊構建了"案例解析-情景模擬-應急演練"三維教學體系。志愿者將近期高發的"游戲賬號交易""虛假中獎鏈接"等12類詐騙手法改編為分級劇本,通過角色扮演引導青少年識別話術漏洞。在模擬"親友借款"場景中,十歲的陳雨欣準確運用"身份核驗四步法":要求對方說出家庭成員信息、共同經歷細節、預留安全問答及視頻驗證。
實踐中的共生:校社聯動的教育新范式
活動設立的"成長檔案墻"收錄了34份實踐感悟,其中"用雙手創造甜蜜,以智慧守護成果"等留言,印證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成效。家長們支持此類實踐常態化開展,觀察到孩子們主動承擔簡單家務勞動。更值得關注的是,活動催生出"青少年反詐宣講團""家庭甜品工坊"等衍生項目,形成可持續的教育生態。
這場實踐印證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當知識走出課本,當教育回歸生活,那些在勞動中萌發的創造力,在互動中沉淀的安全意識,最終將轉化為守護成長的堅實力量。正如志愿者在總結報告中所述:"我們不僅傳遞知識,更在共同實踐中見證教育本質的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