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寧波大學滴水行動之小樹苗成長小分隊走進臨安區錦城中心幼兒園,調查“少子化時代”下縣城幼兒園的發展困境。錦城中心幼兒園的謝曉青園長在接受采訪時,詳細分享了幼兒園的應對之道與發展思考。作為臨安城區的有著70年歷史的老牌幼兒園,其并未因“老牌”光環固步自封,而是通過精準調整招生策略、深化教育特色、推進托幼一體化等舉措,在浪潮中探索出一條穩健的發展路徑。
班額動態調整,托班擴容穩生源
“人口縮減對招生的影響已逐步顯現,但我們通過年段間的靈活調動積極應對。”謝園長介紹到,近年來幼兒園持續優化班額結構:去年春天園區將6個小班縮減為5個并增設1個托班;今年進一步升級為4個小班搭配2個托班,本部園區則增加1個小班、縮減1個大班。這種“小班擴容、托班增量”的動態調整,讓目前各園區班額保持滿額狀態。
與部分幼兒園“托班小班混齡教學”不同,該園堅持托班、小班獨立分班,每個托班20人的標準配置既符合教育規律,也贏得了家長認可。從1個托班到2個托班的穩步擴容,折射出老牌園在托幼服務中的品牌吸引力。

課程特色鑄魂,游戲賦能成長力
作為浙江省現代化幼兒園,錦城中心幼兒園的課程特色成為吸引家長的“硬實力”。不同于多數幼兒園以省編教材為藍本,該園借鑒“安吉游戲”模式,構建以游戲為核心的無固定教材課程體系,重點提升教師觀察、解讀兒童行為的專業能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預設教學內容,而是跟著孩子的興趣走。”謝園長表示,這種尊重兒童成長規律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園在行業競爭中保持獨特優勢。

融合教育筑底,溫情守護每顆童心
在應對生源壓力的同時,幼兒園始終將教育質量放在首位,尤其在融合教育領域深耕不輟。園內設有200余平方米的專用資源教室,配備兼職資源首席志愿教師,同時將行政黨員與特殊需求兒童結對幫扶。對于確診或疑似特殊問題的孩子,教師憑借多年經驗開展初步評估,主動與家長溝通,聯動社區感統機構、杭州專業醫院形成干預閉環。目前,5名孤獨癥兒童分散在各班隨班就讀,其中2名定期接受資源教室專項輔導,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包容環境中成長。
直面行業趨勢,理性謀遠盼支持
談及少子化下的行業變局,謝園長坦言“撤并可能是大趨勢”,但也認為這是學前教育“優勝劣汰”的良性過程。對于未來,她強調“小班化教學”是關鍵方向,需政府財政支持托底,“只有保障經費,才能平穩應對日常開支,持續提升教育質量”。目前,幼兒園招生仍需戶籍或房產證審核,熱門度不減,這份信任正是老牌園在少子化浪潮中站穩腳跟的底氣。
從班額調整到托幼延伸,從融合教育到課程創新,錦城中心幼兒園用務實與溫情書寫著老牌園的“破局”答卷。在少子化浪潮中,沒有一個幼兒園能夠獨善其身,錦城中心幼兒園的多樣化探索不僅為自身發展注入動能,更為城區老牌幼兒園的轉型之路提供了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