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寧波市第一幼兒園,在少子化趨勢席卷學前教育領域的當下,擁有107年歷史的寧波市第一幼兒園卻始終保持著滿員招生的穩定態勢。這所由幼教先驅張雪門創辦的百年園所,以其獨特的生存智慧與教育堅守,為行業遞交著一份“破局”答卷。

招生破局:以課程為根,以服務為橋
面對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招生壓力,寧波一幼沉著應對。為筑牢生源根基,園所打出“組合拳”:首先,響應政策要求開設托班,通過黨團員教師每月進社區開展親子服務培育潛在生源;其次,依托百年積淀的特色課程構建口碑,以“老師有愛、環境優良、理念先進”的口碑效應吸引周邊家庭;第三,通過畫展、春游、戶外考察等活動,自然展現幼兒發展狀態與課程特色,達到宣傳園所的效果。

直面陣痛:以政策為燈,以提升為根
談及少子化引發的幼兒園“關停轉”現象,婁院長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如同發達國家經歷的階段一般,這是需要正視的現實。”她用沉著冷靜的心態應對這一現狀,政府會給與政策支持;教育局會統籌安置停辦園所的在讀幼兒,確保“有園可上”;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強、口碑好的老師總有機會,這是各行業的生存法則。”

高質量發展:盼政策護航,更需專業深耕
對于園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需求,負責人直指核心:“學前教育法的頒布為我們提供了根本保障,但實踐中仍需更多支持。俞院長提出人口稀疏的園所可以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求取新生,“比如說這個區域比較近的幾個幼兒園就交給了一個集團來管理,那么相對這個集團就可以做一些統籌了”;人口密集的園所可以通過將早教中心和幼兒園設置在一起,避免生源沖突,形成密切合力。

百年傳承:從“行為課程”到“經驗重構”
作為張雪門“行為課程”的傳承地,寧波一幼將百年教育智慧與現代理念深度融合。其課程以“生活為根基、行為為主線、經驗為歸宿”,構建起“我與自己、我與自然、我與社會”三大板塊,通過“小農人、小匠人、小俠客、小玩家、小當家”五種特色組織形式,不斷優化改進,實現“一日生活皆課程”,并通過過程性的五階經驗量表,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寧波市第一幼兒園的傳承和突破體系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更形成了幼兒“問題意識、創新能力、合作精神”突出的專屬氣質。

從1918年的創園初心到如今的課程創新,寧波一幼以“堅守”應對變化,用“專業”穿越周期。在少子化浪潮中,這所百年園所的實踐或許正為行業提供著一份珍貴啟示:教育的生命力,終究扎根于對兒童的熱愛與對專業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