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微光:一場跨越職業(yè)的基層黨員影像記錄
在歷史的長河中,黨員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著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行的道路。7月15日,曲阜師范大學“尋英故里,佑踐紅心”社會實踐隊積極響應時代號召,以記錄基層黨員為社會作出的貢獻,發(fā)揚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主要目標,精心策劃并啟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視頻制作活動,旨在通過影像的力量,讓黨員精神在新時代青年心中生根發(fā)芽,發(fā)揮榜樣力量。
一切的開始,都源自于一個簡單而又宏大的愿景——讓黨員精神在新時代的青年學子心中生根發(fā)芽,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曲阜師范大學“尋英故里,佑踐紅心”社會實踐隊的成員們,懷揣著這樣的愿景,踏上了尋找基層黨員、傳承黨員精神的征途。他們堅信,憑借扎實的行動與奉獻,能讓更多青年學生看見基層黨員在社會肌理中的堅實印記,通過展現(xiàn)基層黨員用腳步丈量責任、用汗水澆灌初心的日常,讓青年觸摸到黨員精神的真實溫度,這種精神,是“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更是“把群眾小事當成心頭大事”的樸素踐行,最終在青年心中種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種子,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出更接地氣的光芒。
愿景雖美,但若沒有堅定的決心去實踐,便只能成為空中樓閣。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的這群青年學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言出必行、行之必果”。他們深知,傳承黨員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因此,他們下定了決心,無論前方道路如何坎坷,都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這份決心,不僅體現(xiàn)在他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更在視頻腳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在視頻腳本的創(chuàng)作初期,實踐隊成員們沒有急于求成,而是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調研。他們深知,要想創(chuàng)作出一部具有深刻內涵和廣泛影響力的視頻作品,就必須對黨員精神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因此,他們查閱了大量資料,走訪了多位基層黨員、社會服務工作者,通過訪談、記錄、整理等方式,深入挖掘了黨員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被基層黨員們的無私奉獻所感動,更深刻理解了黨員精神所蘊含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奉獻主義等崇高品質。
圖為實踐隊員對村干部楊以良進行采訪。趙紫露供圖
經過深入的調研和思考,實踐隊成員們明確了視頻的主題——“從不同職業(yè)視角探討基層黨員對黨能做些什么”。他們以這一命題為框架,深入挖掘不同領域基層黨員的實踐案例:通過記錄鄉(xiāng)村醫(yī)生扎根鄉(xiāng)土,治病救人;村委會干部走訪群眾,記錄訴求;退伍軍人自掏腰包,建設鄉(xiāng)村。展現(xiàn)基層黨員在不同領域的先鋒模范作用。這些事跡既呈現(xiàn)基層黨員在平凡崗位上的非凡堅守,也為青年學生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成長路徑,最終通過視頻傳播形成“認知-認同-踐行”的紅色基因傳承閉環(huán)。
在明確了主題之后,實踐隊成員們開始著手進行視頻腳本的創(chuàng)作。他們深知,一部好的視頻作品不僅要有深刻的思想內涵,還要有吸引人的表現(xiàn)形式。因此,他們決定采用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畫面相結合的方式,來展現(xiàn)黨員精神的魅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他們精心設計了每一個鏡頭、每一段旁白、每一段配樂,力求讓每一個細節(jié)都能夠觸動觀眾的心靈。他們希望通過這些生動的故事和鮮活的畫面,讓觀眾仿佛置身于那些默默奉獻的事跡之中,親身感受基層黨員們的奉獻與付出。
在創(chuàng)作視頻腳本的過程中,實踐隊成員們還充分考慮了受眾群體的特點和需求。他們深知,這部視頻作品的主要受眾是青年學生,因此必須緊密結合青年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狀況,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呈現(xiàn)黨員精神。為此,他們深入了解了青年學生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特點,并在視頻腳本的創(chuàng)作中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設計和調整。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黨員精神更加貼近青年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共鳴和認同感。
圖為實踐隊員進行視頻剪輯。左秀供圖
視頻腳本的創(chuàng)作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實踐隊成員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困難和挑戰(zhàn)。有時是為了一個鏡頭的選取而反復斟酌;有時是為了一句旁白的表述而絞盡腦汁;有時是為了一段配樂的選擇而爭論不休。但正是這些困難和挑戰(zhàn),讓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創(chuàng)作的艱辛和不易,也讓他們更加珍惜每一次創(chuàng)作的機會。他們始終保持著匠心獨運的態(tài)度,對每一個細節(jié)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他們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夠創(chuàng)作出真正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的視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