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7 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走進鹽城市亭湖區先鋒街道健康路社區,開展暑期公益教學實踐。團隊嘗試將學科知識融入情景游戲與互動活動之中,力求貼近兒童認知特點,并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調整,以適應不同孩子的學習節奏。基于對社區假期教育需求的觀察與分析,團隊提前規劃課程內容,期望在豐富孩子們暑期生活的同時,為社區教育探索更多可能性。
數學趣境:玩數字游戲,輕松學數學,連接知識與生活
早上九點,金燦燦的陽光照進社區活動室。孩子們早早就坐好了,眼睛亮晶晶的,等著上課。實踐團隊的志愿者老師上課特別有意思,上除法課的時候,老師拿出一把糖果,數了數有 48 顆,笑著問大家:“要是把這些糖分給 6 個小組,每個小組能拿幾顆呀?” 小朋友們一下子就來勁兒了,有的一顆一顆擺,有的兩顆兩顆分,還有的在紙上寫寫畫畫。等大家都把糖分成了 6 份,發現每份都一樣多,算出答案是 8 顆的時候,一個個都高興得直拍手。原來數學一點都不難,跟著老師用生活里的例子學,一下子就懂了!
在周長教學課上,志愿者給每個孩子發了一根 24 厘米長的鐵絲,讓大家動手折一折,做出不一樣的長方形。孩子們都玩得可起勁了!有的折出長 10 厘米、寬 2 厘米的長方形,有的折出長 8 厘米、寬 4 厘米的長方形。這時,一個平時不太愛說話的小男孩突然發現了一個小秘密:不管長方形長和寬是多少,長和寬加起來都等于 12 厘米!志愿者老師抓住這個機會,帶著孩子們一起總結出了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小竅門。你一言我一語,孩子們你教我、我教你,很快就把周長的知識學明白了。
跳繩劃出韻律波紋,書頁間童聲如泉,在躍動時光里流淌
在語文課堂上,志愿者創新教學形式,將古詩誦讀與跳繩結合。孩子們伴著 “唰、唰” 的跳繩節奏,大聲誦讀 “床前明月光” 等詩句。這種趣味教學把古詩化作 “跳繩口訣”,讓孩子們在躍動與歡笑中,輕松領略傳統文化魅力,牢記古詩內容。
在 “詞語接龍跳” 中,志愿者將運動與語文知識相結合,以有趣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在比喻句教學環節,我們以跳繩為引,設計了趣味盎然的互動游戲。隨著彩繩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孩子們的思緒也隨之翩躚,妙語連珠。有人將雨后的虹霓比作靈動的跳繩,有人把老師的笑顏喻作春日暖陽。這些充滿巧思的游戲,恰似點點星光,在孩子們的心田播撒下語文的種子,讓知識在歡聲笑語中悄然生根發芽。
課堂互動:以言語為引,于思維交織處悄然滋養社交之花
活動現場,志愿者以溫和方式化解孩子矛盾。如兩名男孩因彩色積木爭執,志愿者未急于干預,而是引導:“說說心里的想法吧。” 隨后用情緒詞匯卡片輔助表達,穿藍衣男孩舉 “委屈” 卡道出積木被搶的不安,另一位持 “生氣” 卡傾訴作品被否的難過。志愿者耐心引導:“如果再來一次,你們覺得可以怎么做呢?”
在日常互動中,志愿者們始終堅持引導式教育理念。當孩子們因爭搶文具產生分歧時,團隊成員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為雙方創造平等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依次講述事情的經過和內心的想法。在志愿者的循循善誘下,兩名發生爭執的男孩開始嘗試理解對方,穿藍色衣服的男孩先說道:“剛剛說你的作品不好,是我考慮不周到。” 另一位孩子也反思道:“我不該直接拿走你的材料,應該先問問你。” 這樣的對話,讓原本的矛盾悄然轉化為相互理解的契機。
在活動開展過程中,類似的場景多次出現,成為孩子們提升社交能力的生動課堂。志愿者們深知,課堂管理的關鍵并非回避問題,而是將矛盾轉化為孩子們成長的養分。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說:“兒童在沖突中積累的經驗,是學習社交規則的寶貴財富。” 通過情緒卡片輔助表達、角色盲選體驗等方式,孩子們在實踐中逐漸體會到共情的意義,逐步掌握溝通與協調的方法。
雙向奔赴中共同成長,溫暖點滴凝成珍貴回憶
活動尾聲,孩子們踴躍向志愿者展示學習成果:有的拿著 “彈珠學算術” 本子現場演示,有的分享 “跳繩背課文” 訣竅并背誦古詩。寫作課上男孩用豬叫聲比喻爺爺呼嚕,引發歡笑;數學課代表則在日記里將除法比作分蛋糕,把抽象知識變得鮮活有趣。
這次活動雖然沒有培養出所謂的 “小天才”,但孩子們解出難題時的歡呼、與朋友和解時的笑容,都體現了這次教學活動的雙向價值。實踐團隊的成員們收到了孩子們親手繪制的禮物,有的畫著老師授課的場景,有的描繪著活動中的趣事,每一幅都充滿了童真。社區家長王女士贊嘆道:“孩子回家后還在討論幾何實驗,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學習效果非常好。”
實踐點滴:社區教育煥新的溫暖歷程與探索印記
暑假里,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的紅心研墨志愿教學團隊來到鹽城社區,給孩子們當小老師。他們上課特別有意思,用做游戲的辦法教知識。上數學課的時候,志愿者們拿糖果當教具,帶著孩子們分一分,在玩鬧中學會除法;上體育課跳繩時,一邊數數一邊背古詩,把數學和語文知識合在一起學。志愿者們說,以后還會琢磨更好玩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社區孩子的特點調整課程,希望更多地方都能用上這種有趣的教學方式,讓更多小朋友開開心心學到新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