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和力量支撐,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講好黨的故事,傳承好紅色基因,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7月21日,長安大學赴甘肅張掖“尋根隴原承薪火·筑夢新程展鴻圖”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張向宏美術館開展以在藝術中感悟紅色精神為主題的社會實踐。

張向宏(男),甘肅張掖人,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家高級政工藝術師。他深耕紅色主題藝術創作四十余載,以立體中國山水畫和微雕技藝弘揚紅色精神,其作品《江山如此多嬌》以磅礴氣勢再現毛澤東詩詞意境,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張掖丹霞甲天下》以獨特立體技法展現紅色熱土風貌,陳列于人民大會堂甘肅廳。
在藝術館講解員的引導下,實踐隊成員參觀了張向宏大師畫筆下精美絕倫,令人嘆為觀止的立體中國山水畫。講解員告訴我們立體中國山水畫神奇之處在于畫作能卷軸,現透明,集雕塑、國畫、油畫的技法于一身,栩栩如生,別具一格。在近距離觀賞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張向宏大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他不僅傳承了中國山水畫的寫意精神,更突破傳統二維平面的限制,賦予畫作三維空間的縱深感,使層巒疊嶂、云霧繚繞的意境更具沉浸感。在這里,隊員們深刻地感受到大師作畫技藝的高超和立體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魅力。


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還見到了張向宏大師的另一項“絕活”——微雕。張大師超凡、細膩及精湛的微雕絕技讓人無比震撼,他的微雕絕技突破人們對創造力和工藝極限的認知,透過一件件微雕作品,隊員們欣賞到了那些肉眼幾乎難以察覺的震撼之美。更讓隊員們贊嘆不已的是張大師還通過微雕藝術將紅色歷史中的關鍵元素呈現出來,讓人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力量。如“豐碑”人物系列國畫,大師通過細致入微、栩栩如生的雕刻,生動地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風采和精神面貌,讓隊員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紅色歷史的厚重和偉大。


在參觀接近尾聲時,實踐隊有幸采訪到了張大師。大師衣著樸素,面容和藹,言語間透著謙和與真誠。他熱情地向隊員們介紹每一件作品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分享他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他談到,自己出生于新中國建設初期,成長于改革開放的春風里,正是在黨的文藝政策指引下,他得以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實現了藝術生命的綻放。上世紀80年代,他深受焦裕祿同志"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精神的感召,創作了《公仆本色》系列紅色石板畫。在創作紅色作品時,他通過平衡藝術表達和主題內涵傳遞之間的關系,來展現紅色主題作品中承載的厚重的歷史情感和時代精神,同時在保留傳統繪畫精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他還鼓勵年輕人要勇于嘗試,敢于創新,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追求卓越。通過與大師的深入對話,隊員們感受到了老一輩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中展現出的創新精神、執著追求和對細節的極致把控。

本次實踐活動不僅讓隊員們對立體中國山水畫和微雕技藝的藝術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在張大師精湛的創作實踐中,切身感受到了"兩個結合"重要思想的生動體現。通過近距離觀察藝術家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如何運用現代藝術語言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隊員們對文化自信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悟。張大師以立體山水畫這一獨特藝術形式詮釋紅色文化,既彰顯了中華美學精神的當代價值,也展現了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在守正創新中推動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的使命擔當。實踐隊成員表示,未來大家會以張大師為榜樣,努力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為黨和國家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