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清晨,丁家莊第二小學五年級(3)班的教室飄著淡淡的鉛筆屑味。林小滿的下巴擱在課桌上,目光死死盯著畫本上那朵“歪脖子”荷花——花瓣像被揉皺的紙,荷葉的脈絡歪歪扭扭,旁邊老師的批注紅得刺眼:“缺乏老門東的韻味,像菜市場賣的荷花。”“小滿,又在琢磨荷花呀?”我放下采訪本,注意到他鉛筆盒里夾著一張皺巴巴的老門東門票,日期是6月中旬,“上次去老門東,荷花還沒開吧?” 他猛地抬頭,眼睛里泛起一點水光:“對,我和奶奶去的,那天剛下過雨,荷花骨朵都耷拉著。可老師說,‘老門東的荷花是秦淮河的魂,要畫得有靈氣’。”他指著教室后面的“南京文化墻”,海報上的荷花粉得像霞,荷葉上的露珠閃著光,“我想畫這樣的荷花,可沒見過,怎么畫呀?”我拿出平板,打開“畫宇宙”APP:“試試這個,輸入‘老門東+秦淮河+荷花’,AI能幫你生成參考圖。” 林小滿的手指在屏幕上飛快戳著,嘴里念叨:“老門東的房子是青瓦白墻,荷花要開在秦淮河邊上,荷葉上要有露珠……”話音未落,屏幕上跳出一幅畫——秦淮河畔的老門東巷口,兩排青瓦房子夾著一條石板路,路盡頭是滿池荷花,粉的、白的,荷葉上的露珠像碎銀子,連墻根的青苔都看得清。“哇!”他尖叫一聲,抓起鉛筆就往畫本上畫,“奶奶說,老門東的荷花是‘沾著秦淮河的靈氣’,原來就是這樣的!”他的鉛筆在畫本上翻飛,花瓣變得飽滿,荷葉的脈絡順著AI圖的線條延伸,連墻根的青苔都添了幾筆,“老師肯定會說,‘這才是老門東的荷花’!”
7月13日午后,華電中學的實驗室里飄著福爾馬林的味道。初三(1)班的陳夢蹲在實驗桌前,手里攥著長頸漏斗,反復調整它在錐形瓶中的位置——上次做二氧化碳制取實驗,她把漏斗末端露在液面以上,收集的氣體不純,被同學笑“連漏斗都不會用”。“陳夢,要不要幫忙?”我走過去,注意到她的實驗記錄本上畫了很多漏斗的草圖,有的在液面以上,有的在液面以下,“是不是又在練漏斗的位置?” 她抬頭,臉上帶著點倔強的紅:“上次做錯了,老師說‘下次注意’,可我想再試一次,但實驗室的器材不夠,只能對著視頻練。”她摸了摸實驗桌的玻璃器皿,“要是有VR實驗設備就好了,能反復做,直到做對為止。我上次在科技館試過VR火災逃生,特別真實,要是能有VR實驗設備,我就能親手做‘酸堿中和’‘高錳酸鉀制氧氣’,再也不用怕做錯了。”“學校有沒有打算買呀?”我問。 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聽說校長申請了‘南京市智慧教育專項經費’,要是批下來,我們就能用VR做實驗了!”她抓起實驗記錄本,翻到新的一頁,畫了個VR眼鏡,旁邊寫著:“希望能早點用VR做實驗,再也不被同學笑。”
7月14日傍晚,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的走廊里,高二(2)班的陳川正和同桌小李圍著課表轉圈。陳川的課表上,下午兩節課被標上了大大的“困”字,小李的課表上,周三下午最后一節化學課被畫了個叉。“小川,你們在吐槽課表呀?”我走過去,指著陳川課表上的“困”字笑,“下午上數學確實容易困。” 陳川舉著課表,語氣里帶著點無奈:“你看,今天下午有數學和物理,我昨天下午上數學的時候,困得眼睛都睜不開,老師叫我回答問題,我都不知道問的什么。” 小李湊過來,課表上的化學課被圈了又圈:“我更慘,選科是物理+化學+生物,課表把化學排到了周三下午最后一節,我肚子都餓了,根本聽不進去。” “要是有個智能排課系統就好了,能根據我們的選科和精神狀態排課。”陳川說,“比如把主科放在上午,副科放在下午,這樣我們就能集中注意力聽課了。” “學校有沒有試呀?”我問。 小李點頭:“聽說教務處正在試‘曉羊教育’的系統,輸入我們的選科、教室容量和老師的課時,就能自動生成課表。上次看到教務處的老師在調課,說沖突率從40%降到了5%,要是好用,下次排課就能更合理了!”
采訪間隙,我給上海的表弟小宇發了條視頻通話。屏幕里,8歲的小宇舉著平板,屏幕上是“成語接龍”的游戲界面:“哥哥,你看這個AI,我昨天贏了10局!媽媽總說沒時間陪我玩,要是AI能每天陪我玩就好了!”他的眼睛里閃著光,手指在屏幕上戳個不停。廣州的堂妹林曉棠發來微信,附件是她的科幻畫草稿:“我們班有個同學用AI畫了幅科幻畫,得了區獎!我也想要這樣的‘神器’,能幫我畫夫子廟的游船和AI機器人老師。”畫里的游船有翅膀,機器人老師的手里拿著書本,背景是秦淮河的夜景。蘇州的表妹小薇打電話來,聲音里帶著點疲憊:“昨天寫了3篇作文,改了2個小時的錯別字。要是AI能幫我改基礎錯誤,我就能多花時間寫內容了!”她的語氣突然變得興奮,“對了,你說南京的學校用了AI繪畫工具,能不能幫我問問,有沒有AI改作文的工具?”
這些心愿,并沒有被埋在蟬鳴里。采訪中,我發現南京的學校正在用“智慧教育”把“想”變成“能”:
丁家莊第二小學的王芳老師說:“我們搭建了‘南京文化素材庫’,把老門東、秦淮河、夫子廟的文化元素放進AI繪畫工具里。現在,學生輸入‘老門東+荷花’,就能生成有南京韻味的參考圖。林小滿昨天用這個工具畫了幅荷花,老師說‘比之前的畫有靈氣多了’!”華電中學的李建國校長說:“‘南京市智慧教育專項經費’已經批下來了,我們打算買10套VR實驗設備。到時候,學生可以通過VR模擬‘二氧化碳制取’‘酸堿中和反應’,做錯了能即時糾正。陳夢聽說這個消息,昨天特意跑到辦公室問我,‘校長,VR設備什么時候到?’”南京新港中等專業學校的周敏主任說:“我們試用的‘曉羊教育’智能排課系統效果很好。上周生成的課表,把高二學生的主科大多排在了上午,課表沖突率從40%降到了5%。陳川說,‘昨天上午的數學課,我聽得特別認真,再也沒犯困!’”采訪結束,我走在秦淮河畔的老門東巷口。夕陽把青瓦染成了金色,巷口的荷花池里,荷花正開得艷。突然,手機震了一下,是林小滿發來的微信:“胡哥哥,你看!這是我用AI畫的荷花,老師給了滿分!”附件里的畫,秦淮河畔的老門東房子前,滿池荷花綻放,荷葉上的露珠清晰可見,旁邊寫著:“謝謝AI朋友,幫我實現了畫荷花的愿望!”
看著這幅畫,我想起陳夢說的“想再試一次”,想起陳川說的“想把主科放在上午”,想起小宇說的“想讓AI陪我玩”。原來,AI不是冰冷的技術,而是“心愿翻譯官”——它把孩子心里的“想”,變成了“能”;把“沒見過的荷花”,變成了“畫出來的靈氣”;把“怕做錯的實驗”,變成了“敢再試一次的勇氣”;把“不合理的課表”,變成了“能集中注意力的上午”。
風里飄來荷花的香氣,我抬頭,看見老門東的巷口,幾個孩子舉著平板,用AI畫荷花。他們的笑聲像銀鈴,飄得很遠很遠。原來,智慧教育的本質,就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懂自己的伙伴”,讓每個心愿都能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