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實踐團隊的志愿者們來到了贛州,在贛州兒童服務站,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大學生志愿者用“共鳴+實戰”雙軌教學,為孩子們武裝反霸凌技能。當孩子們從“害怕說不”到“勇敢反抗”,從“不懂傷害”到“學會尊重”,這場教育已然超越了“防霸凌”本身。游戲化教學破解教育痛點課程由“反霸凌闖關游戲”導入。這個游戲由5個關卡組成,每過一關,孩子們就能得到一枚貼紙,集齊5枚可兌換一只鋼筆。“紅心研墨”暑期志愿教學服務團隊的志愿者中,有2人有過支教經歷。“在支教時,我發現很多孩子被欺負后,第一反應是‘我做錯了什么’,”有過2年支教經驗的志愿者說,“所以這次活動,我們特別加入了‘自我肯定’的環節,告訴孩子們‘被欺負不是你的錯’。”為了讓“自我肯定”不空洞,實踐團隊準備了“優點樹”——一棵畫在白板上的樹,讓每個孩子寫下自己的一個優點貼在樹上。“小桐會彈鋼琴”“小遠跑步快”“我很善良”……很快,“優點樹”就掛滿了彩色便利貼。從漫畫共鳴到紙痕具象上午9點,“第一關:認識霸凌”開始了。志愿者們用“漫畫手冊”講解:第一頁是“語言霸凌”,畫著一個孩子被罵“笨蛋”;第二頁是“行為霸凌”,畫著搶玩具的場景;第三頁是“關系霸凌”,畫著幾個孩子孤立另一個孩子;第四頁是“網絡霸凌”,畫著手機屏幕上的惡意留言。小桐是個安靜的女孩,看到“關系霸凌”的漫畫時,眼圈紅了。志愿者走過去,輕聲問:“小桐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事?”小桐點點頭:“以前的同學不跟我玩,說我太安靜。”志愿者把她的手放在“優點樹”上:“你看,‘安靜’也是優點呀,很多畫家都很安靜呢。”10點30分,“第二關:心靈體驗”——也就是“紙喻心”環節開始了。志愿者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張A4紙:“這張紙就像我們的心情,現在我們來感受一下‘被傷害’的心情。”他播放了一段錄音,里面是各種霸凌話語:“你真笨”“沒人喜歡你”“離我們遠點”。孩子們隨著錄音揉捏紙張,小桐捏得很慢,紙上的褶皺卻越來越深。錄音結束后,志愿者讓孩子們分享感受。“我的紙皺得像爺爺的臉,”小遠說,引來一陣笑聲。“我的紙好像在哭,”小桐小聲說。志愿者趁機說:“當我們聽到不好聽的話,心情就會像這張紙一樣‘皺起來’,這不是我們的錯,是說這些話的人不對。”實戰淬煉:三階段技能速成法“第三關:實戰演練”是最熱鬧的。志愿者們設置了“語言反擊”“安全脫身”“尋求幫助”三個小關卡。在“語言反擊”關卡,孩子們要對著鏡子練習說“請你停止”“我不喜歡你這樣”。小桐練了5次,聲音從幾乎聽不見到清晰響亮,當她第5次說完時,自己都笑了。“安全脫身”關卡模擬了“被多人圍堵”的場景。志愿者們手拉手圍成圈,孩子們需要找到空隙跑出去。起初,小遠慌得亂撞,志愿者教他:“先看清楚哪個方向有空,再快速跑。”練習3次后,他能輕松地從空隙中跑出,還得意地說:“我找到技巧啦!”“尋求幫助”關卡最有意義。志愿者扮演“老師”“家長”“保安”,孩子們要向不同的人報告霸凌情況。小桐向“老師”報告時,一開始說不清楚,在志愿者提示下,她終于說:“老師,有人不跟我玩,還說我壞話。”“老師”扮演者蹲下來,認真地說:“謝謝你告訴我,我會幫你的。”小桐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團隊升華:從海報共創到集體宣誓下午2點,“第四關:團隊合作”開始了。孩子們分成5組,每組需要共同完成一幅“反霸凌海報”。小桐所在的組畫了一棵大樹,樹上結滿了“友善”“尊重”“幫助”的果子。小遠的組畫了幾個孩子手拉手,旁邊寫著“我們一起玩”。3點30分,“第五關:承諾儀式”——孩子們把自己的“心靈紙”貼在“反霸凌承諾墻”上,然后一起宣誓:“不欺負別人,不嘲笑別人,遇到霸凌,勇敢說不,及時報告。”宣誓結束后,每個孩子都拿到了5枚貼紙,兌換了心儀的鋼筆。活動結束后,服務站的老師給團隊發來了一條消息:“小桐剛才主動跟其他孩子玩了,這是她第一次主動哦!”志愿者們看到消息,都開心地擊掌慶祝。志愿者在總結會上說:“我們不僅教了反霸凌技巧,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知道,他們值得被尊重,被喜歡。”團隊計劃把“反霸凌闖關游戲”做成可復制的教案,供更多兒童服務機構使用。離開贛州那天,團隊收到了孩子們畫的畫,小桐畫了一張平整的A4紙,旁邊寫著“我的心情”。這張畫被志愿者貼在了宿舍的墻上,時刻提醒著他們:教育的意義,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亮心靈。


圖為實踐隊在支教。社區人員拍攝通訊員朱梓瑜,何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