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鳶繪夢展童趣 折紙傳情育匠心
7月16日,濟南市上海花園社區的支教課堂上,雙棲星愿支教隊為孩子們精心策劃了繪畫風箏與折紙郁金香主題活動。這場融合藝術創作與手工實踐的課堂,讓孩子們在斑斕色彩與指尖巧思中,感受創造的樂趣與美的表達。
活動伊始,支教老師以“風箏的故事”拉開序幕,通過圖文展示介紹了風箏從古代傳遞信息的工具到如今承載童趣的玩具的演變,講述了不同圖案風箏背后的寓意——比如蝴蝶風箏象征自由,彩虹風箏代表希望。隨后,老師又引入郁金香的話題,講解了這種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從荷蘭的國花到代表“溫暖與感恩”的花語,簡單生動的講解讓孩子們對即將創作的作品充滿期待。

材料分發完畢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拿起了筆。繪畫風箏環節中,孩子們手握畫筆為空白的風箏涂上顏色。支教“小老師”在旁適時指導配色技巧,幫助孩子用畫筆上色,鼓勵他們大膽運用色彩表達自己的想法,還幫助孩子們調整風箏的骨架。隨著小朋友們的作品一個個成型,他們仰著小臉,眼睛里閃著興奮的光,有的忍不住揮動風箏跑了兩步,仿佛已經看到它在空中飛舞的模樣。教室里的笑聲此起彼伏,隊員們的欣慰與孩子們的雀躍交織在一起,定格成一幅充滿暖意的畫面 —— 這不僅是作品完成的喜悅,更是創作過程中彼此陪伴、共同收獲的滿足。


折紙郁金香環節同樣精彩紛呈。老師先分步演示了折紙步驟:正方形彩紙對折成三角形,沿中線翻折出花瓣輪廓,再將底部卷成花莖,最后整理花瓣讓其微微張開。孩子們跟著老師的動作一步步操作,有的專注于對齊紙的邊角,有的在折花瓣時小心翼翼調整角度。當第一朵紅色郁金香在手中成型時,一個小女孩興奮地舉起來展示:“老師,它好像真的開花了!”遇到折不好的地方,孩子們會主動向老師或同伴求助,課堂上充滿了互助的溫暖。

兩個小時的創作結束后,孩子們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五彩斑斕的風箏整齊排列,仿佛下一秒就要乘風而起;各色郁金香錯落擺放,紅的、粉的、黃的,在陽光下格外亮眼。支教老師引導孩子們分享創作思路時,小朋友們有的說要把風箏送給爸爸媽媽,讓它帶著全家的心愿飛翔;有的說郁金香要送給幫助過自己的小伙伴,感謝他們的陪伴。
此次繪畫風箏與折紙郁金香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提升了觀察力、創造力和手部精細動作能力,更通過藝術創作傳遞了美的認知與情感表達的方式。雙棲星愿支教隊以貼近孩子天性的活動形式,讓社區支教課堂成為培養審美情趣與實踐能力的平臺,為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增添了一抹靈動而溫暖的色彩,也為社區文化教育活動注入了青春活力。